白居易〔唐代〕
孟山有兽,仁心毛质。不践生刍,不食生物。有道则见,非时不出。
三季巳还,退藏于密。我闻其名,徵之于书。不识其形,得之于图。
白质黑文,猊首虎躯。是耶非耶,孰知之乎。巳矣夫,巳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越调】斗鹌鹑 送别
宋方壶 〔元代〕
【双调】新水令_闺丽绣闺深
乔吉 〔元代〕
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
王国维 〔近现代〕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张元干 〔宋代〕
潇湘夜雨·灯词
赵长卿 〔宋代〕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宋代〕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
白居易 〔唐代〕
疏影(笋薄之平江)
邓剡 〔宋代〕
摸鱼儿(郫县宴同官)
吴泳 〔宋代〕
似娘儿(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