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听秋闱榜,君名又不传。病龙频失水,倦鸟久惊弦。
有意期行道,无人肯荐贤。长沙伤鵩日,西狩获麟年。
失意应常理,嗟君最可怜。双亲堂上老,三釜养中偏。
须有千茎雪,家无二顷田。甑中尘屡起,囊乏磬长悬。
草木荒三径,埃氛满一廛。鹑衣伤子夏,蜗舍病焦先。
雪冷袁安卧,风清靖节眠。谩誇五色笔,不及一囊钱。
抱玉冤谁雪,沉舟恨自牵。翼摧云外鹄,身绊驾头鹯。
愤气高冲斗,悲号下入泉。未甘为败将,犹拟奋空拳。
文丧思投笔,胶稀欲绝弦。悲弹三尺剑,闷钓五湖船。
迁摈当修史,雄闲合草玄。张衡四愁什,杜甫八哀篇。
膑刖兵书作,丘穷易道编。文人从坎坷,才子本迍邅。
得失诚由命,穷通莫怨天。不须吟泽畔,何用饿山巅。
豹匪终藏雾,龙非久在渊。鹄侯高定中,杨叶细须穿。
子况千人敌,身仍百善全。平生于传癖,终日被书癫。
容貌堂堂也,胸襟落落然。文章追贾马,德行继渊骞。
吐论昆崙决,挥毫组绣联。字奇称草圣,句巧号诗仙。
身瘦文弥古,家贫节更坚。士流瞻若斗,学者慕如膻。
自合升朝右,宁终死道边。此来虽蠖屈,前去定莺迁。
邹黍当重秀,韩灰决复燃。焚舟收后效,破釜雪前愆。
诚愿穷犹斗,何甘废中权。未应豪杰士,憔悴老螺川。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传心素,托简书,问春归欲归何处?送春词不题风共雨,止埋怨落花飞絮。
贪新酿,趁晚凉,笑相呼凭肩歌唱。最多情女郎心外想,打鸳鸯采莲湖上。萦心
事,惹恨词,更那堪动人秋思。画楼边几声新雁儿,不传书摆成个愁字。年华尽,
腊味醇,睡不温晓寒成阵。折梅花不传心上人,村煞我陇头春信。 咏所见
人如玉,鬓似云,动春心半含娇俊。近装奁懒将花貌匀,旋窝儿粉香成晕。 酒散
旗亭散,歌韵歇,暖风轻柳摇台榭。杏花墙夕阳春去也,马蹄香宝鞍敲月。 效香奁体
惚蝉鬓,怯镜鸾,雁声寒不禁肠断。碧纱窗夜长鸳梦短,怕黄昏一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