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宋代〕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河传·棹举
顾敻 〔五代〕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纳兰性德 〔清代〕
金缕曲·赠梁汾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周邦彦 〔宋代〕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温庭筠 〔唐代〕
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
辛弃疾 〔宋代〕
清平乐·题上卢桥
采桑子(秋日丁香)
王炎 〔宋代〕
临江仙(车驾朝享景灵宫,久雨,一夕开霁)
张抡 〔宋代〕
满江红
邓剡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