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明代〕
万物同生形不同,犬羊人性岂相通。因观物性明人道,始信人伦是圣功。
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虽云此理几希甚,两字金针是反躬。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赠僧五首 钵塔院如大师
白居易 〔唐代〕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慇勤一戒重千金。
南乡子·山果熟
李珣 〔五代〕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金朝〕
无漏子假躯
丘处机 〔宋代〕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 〔明代〕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辛弃疾 〔宋代〕
东风齐著力(除夕)
胡浩然 〔唐代〕
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
姚述尧 〔宋代〕
临江仙(九日)
玉楼春(立春日)
毛滂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