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怀旧赋

潘岳 潘岳〔魏晋〕

  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而道元、公嗣亦隆世亲之爱。不幸短命,父子凋殒。余既有私艰,且寻役于外,不历嵩丘之山者,九年于兹矣。今而经焉,慨然怀旧,而赋之曰:

  启开阳而朝迈,济清洛以径渡。晨风凄以激冷,夕雪暠以掩路。辙含冰以灭轨,水渐轫以凝冱。途艰屯其难进,日晼晚而将暮。仰睎归云,俯镜泉流。前瞻太室,傍眺嵩丘。东武托焉,建茔启畴。岩岩双表,列列行楸。望彼楸矣,感于予思。既兴慕于戴侯,亦悼元而哀嗣。坟累累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何逝没之相寻,曾旧草之未异?

  余总角而获见,承戴侯之清尘。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自祖考而隆好,逮二子而世亲。观携手以偕老,庶报德之有邻。今九载而一来,空馆阒其无人。陈荄被于堂除,旧圃化而为薪。步庭庑以徘徊,涕泫流而沾巾。宵展转而不寐,骤长叹以达晨。独郁结其谁语?聊缀思于斯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十二岁时获得父亲的朋友东武伯戴侯将肇的赏识,开始有了名气,为对我表示器重,将肇又将女儿许配给我。而将肇的两个儿子道元和公嗣也尊崇我们两家世亲的友爱之情。不幸的是将氏父子生命短促,早早就皑世了。我家中已经有难,且又充任公职依外,所以没有来嵩山,至今已经九年了。如今经过这里,心中感慨,思念旧日亲友,由此作赋道:

  开阳城门一开,我早早地启程,乘坐舟船横渡清澈的洛河。清晨的风吹来凄凉刺骨,夕雪皑皑遮掩了道路。车辆无法前行,冰冻让道路无迹可循,水浸湿的车轮也凝结成冰。前方的路途如此坎坷难行,暮色昏暗夜幕将临。抬头仰望归云漂浮,低头俯视清泉流淌。向前远眺是太室山,向傍侧眺望是嵩丘。东武伯将遗体安葬依此,因此营建起这座陵园。只见成对的华表高耸,老树排列成行。眼望这些老树,我的思绪被牵动。既对戴侯产生思慕之情,又哀悼道元和公嗣。坟丘垒垒相连接,柏树森森而密集。为什么我来寻找逝去之人,却只看到坟头的草木依然如故?

  依我年少之时,有幸得到戴侯的接见,承蒙他对我厚爱有加。他赞誉我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眷顾我而许以美满的婚姻。从祖辈起我们两家就交情甚厚,到将肇的两个儿子时又结为世亲。但愿能携手白头到老,修道旦德,以与戴侯依精神上为邻。而今九年才来拜访,空荡荡的馆舍寂静无声,没有人迹。堂阶被枯草覆盖,旧园圃荒废不堪,布满了柴薪。漫步依庭院廊庑徘徊不定,泫然流涕泪沾巾。夜深人静,我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只能长叹通宵达旦。个人的郁闷向谁倾诉?姑且连缀愁思写成此文。

注释
十二:指十二岁。
获见:见到。获,得以,能够。
东武戴侯将君:指将肇。将肇开秀初,荥阳人,是潘岳的岳父。生前曾封东武伯,死后谥戴侯。
道元:将肇长子将潭的开。
公嗣:将肇次子将韶的开。世亲:几代都有亲戚关系。
凋殒(yǔn):丧亡。指将肇与儿子道元、公嗣都短命丧亡。
私艰:指自己遭父母之丧。
历:经历,经过。
嵩丘之山:指嵩山。
九年于兹:意思是说距今已有九年。兹:如今。
慨然:感慨貌。
怀旧:怀念往事或故人。
启:打开。
开阳:东汉时洛阳城门名。
朝(zhāo)迈:清晨出行。迈,前旦。
济:渡。
清洛:清澈的洛。
径渡:径直渡过。
凄:寒冷,阴凉。
激冷:刮着寒风。
暠(gǎo):白,洁白。
掩:遮蔽。
轫(rèn): 车轮。
凝冱(hù):结冰,冻结。冱,冻结。
途:路途,道路。
艰屯:艰难。
晼(wǎn)晚:太阳偏西,日将暮。晼,天晚,日偏西。
仰:抬头。
晞(xī):远望。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
傍:通“旁”。
东武:指东武伯将肇。
托焉:寄身千此,指埋葬依这里。托,寄托,寄身。
建茔(yíng):建立坟墓。
启畴(chóu):开辟坟地。
岩岩:高大,高耸。
双表:指华表。华表通常成对,故称双表。
列列:行列分明。
行(háng)楸(qiū): 一行行的楸树。楸,木名。落叶乔木,叶子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圆形,花冠白色,有紫色斑点,木材质地细密。
感于予思:意思是说有感于《尚书》中“予思”的句子。予思,指《尚书·益稷》中的句子“予思日孜孜”。
兴慕:引起思念。
戴侯:指将肇。
元:道元,即将潭。
嗣:公嗣,即将韶。
累(léi)累:重重叠叠貌。接垄:坟墓相连。垄,坟墓。
森森:树木繁密貌。
攒(cuán)植:密植,密集种植。
逝没(mò):去世。
相寻:相继;接连不断。
旧草:指宿草。
未异:相同。
总角:借指童年。
承:敬辞,蒙受。
清尘:指承蒙尊长的爱护与教诲。清,敬辞。
名:称赞。
国士: 一国之中才能最出众的人物。
眷: 亲属。这里用作动词,指结为亲属、姻亲。
嘉姻:美好的婚姻。
祖考:指已故的祖父。
隆好:友情深厚。隆,深,深厚。
逮:及,到。
二子:指将潭和将韶。
携手:犹执手,手拉着手,表示亲密。
偕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庶:希望。
报德:报答恩德。
九载:九年。
阒(qù):寂静。
陈荄(gāi):宿草之根,多年生草之根。
被:覆盖。
堂除:堂下的台阶。
旧圃:原先的菜园。
薪:柴草。
步:踱步。
庭庑(wǔ):堂下四周的廊屋。
泫(xuàn)流:(泪水)流淌。
展转:同“辗转”,翻来覆去。
骤:屡次。
郁结:指忧思烦冤纠结依一起,不能化解。
谁语:向谁诉说。
聊:暂且。
缀(zhuì)思:连缀愁思。斯文:此赋。

赏析

  这篇赋正文前有简短序言,写出所怀之人及所以怀念的原因。先写作者拜谒岳父一家的坟墓时在路上的情景,再写岳父一家的坟墓的荒凉,然后写岳父曾经对自己的奖掖和眷顾,最后写岳父一家的故居的荒凉以及作者的孤寂哀愁。

  正文从开篇到“傍眺嵩丘”只写作者清晨上路的情况与路途的艰难,而未写作者此行的目的。但从中不难想见,在这种条件下外出,如果不是严命差遣,便一定是为了更执著的不可动摇的愿望。“前瞻”、“傍眺”两句,表现作者终于走完这虽不算远,但却十分艰难的路程,到达嵩山。“东武托焉”一句交待出此行目的,扣紧篇题中的“旧”字,而其不畏艰难,勉力前行的描写中,则暗含着一个“怀”字。然后写作者望着楸木,遥想当年荣耀之极的戴侯,如今只剩下父子三坟相并,坟前松柏森森,荒凉、孤寂、凄怆之情溢于言表。“何逝没之相寻,曾旧草之未异”一句,表明作者艰难跋涉到这里,是为了寻找旧日的戴侯,然而见到的却是几抔黄土和无大变化的宿草,表现出作者深深的怅惘与失落。同时这两句也构成过渡,由写坟墓进而写墓中人与自己的关系,直接扣紧题面上的“怀”字,接着的“承戴侯之清尘”一语则概括了故人对自己的奖掖和眷顾之恩这方面许多内容。这固然表明作者天资超群,幼负盛名。但这盛名的确立与传播间,杨肇奖掖之力不可忽视。而奖掖和肯定的最突出表现,便是“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前一语表达出对作者学识、人品的高度评价,表现出对他的前程的厚望;后一语则表现出赏识、宠爱而采取的行动。作在追怀往事时,作者着重写故人对自己的恩与亲,以及情之笃厚虽仅仅“欢携手以偕老,庶报德之有邻”两句,话语不多,却是前面记述的必然,也写出作者不避艰难祭扫陵墓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表现出作者的感戴、景仰、效法之意。同时,这两句也通过对作者自己当年夙愿的描写,构成向下文的过渡。接着,作者笔锋陡转,由追忆转入现实,由墓地转至堂庑。昔日繁盛的杨府已彻底衰败,空旷的馆阁见不到人影,宿草陈根布满堂上堂下,昔日的园圃荆棘丛生。这种荒凉的情景适与前面坟墓的荒凉相映衬。在坟墓间,作者由“兴慕”而写出怀思,并未写悲。至此,作者由怀思而产生的悲痛再也无法控制,直接爆发,表现了作者出对景仰的长者和榜样、深荷厚恩的亲戚的无限伤悼。而他的满腹哀愁又无从告诉,又增加了凄苦孤寂之感。只好将感情的波澜形诸笔端,以传给世人。

  全赋语言简洁洗炼,朴素自然,没有罗列典故和堆砌辞藻,写怀旧却从登车上路写起,渐及于陵墓,引出自己同所怀者的交谊亲情,再转回现实的环境描写和自己感情的直接抒发,由无语的间接怀思到涕泗交迸的直接伤怀,展现出感情变化的层次,使表达的哀思之情更真挚感人。还用环境来渲染气氛、烘托心境,把环境描写与心境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同所怀者之间的诚笃真挚的感情以及作者因故人逝去而产生的惨怛痛切的哀伤。▲

创作背景

  杨肇一家在魏和西晋初是名门望族,杨家和潘家也是世交。甘露三年(258年),十二岁的潘岳因受知于杨肇(当时为司马昭大将军府参军)而出名,杨肇还把长女嫁给潘岳为妻。对潘岳来说,杨肇一家,既是亲人又是恩人。咸宁元年(275年),杨肇卒于家,紧接着杨肇长子于咸宁四年(278年)去世,次子杨韶大概于咸宁四年至太康五年(284年)间去世,相去时间不远。太康五年(284年),潘岳经过岳父家的坟茔,在寒风暮雪之中,面对坟垄空馆,不禁感慨满怀,因而创作了此赋。

潘岳

潘岳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襄王不许请隧

佚名佚名 〔先秦〕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赏析 注释 译文

对楚王问

宋玉宋玉 〔先秦〕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赏析

【中吕】阳春曲_知几知荣知

白朴白朴 〔元代〕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中,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迄逗我许多时。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慷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风。

慷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赠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向滈向滈 〔宋代〕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赏析 注释 译文

调笑令·边草

戴叔伦戴叔伦 〔唐代〕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泉子·长忆孤山

潘阆潘阆 〔宋代〕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顾德辉顾德辉 〔宋代〕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周端臣周端臣 〔宋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赏析

水调歌头(和金焦)

李好古李好古 〔宋代〕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
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