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泪沾行子衣,不得顾庭闱。祖席君难醉,朋簪我独违。
风波千里别,淮海几人归。剩把乡书寄,新秋有雁飞。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鹧鸪天·一夜清霜变鬓丝
辛弃疾 〔宋代〕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
白居易 〔唐代〕
获麟解
韩愈 〔唐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
杨果 〔元代〕
【正宫】端正好_自序一枕梦
曾瑞 〔元代〕
【双调】庆东原_闲评论,猛
周文质 〔元代〕
【正宫】小梁州_朱颜绿鬓少
贯云石 〔元代〕
琵琶仙·中秋
纳兰性德 〔清代〕
解语花·风销焰蜡
周邦彦 〔宋代〕
木兰花(甘泉岩)
曾原郕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