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涛声趋左蠡,岭势接南安。匡庐真福地,境幽闲。三天子障,虎踞与龙盘。
五老峰千丈,结个茅庐,任人谤是神仙。
记曾听万壑哀蝉。乐似奏钧天。琪花飘满地,鸟衔残。
桃源洞里,秦火到应难。我与昌黎异,世间屈曲,不如从汝神山。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辛弃疾 〔宋代〕
清江引·立春
贯云石 〔元代〕
酒泉子·水碧风清
顾敻 〔五代〕
江神子(三月晦日西湖饯春)
刘镇 〔宋代〕
绛都春(清明)
沁园春(春寒)
徐宝之 〔宋代〕
齐天乐(西湖十咏·南屏晚钟)
陈允平 〔宋代〕
点绛唇
张抡 〔宋代〕
壶中天慢
如梦令(咏梅)
廖行之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