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大布衣,岁部粮万石。时至无后期,廷对矢报国。
观政入银台,文牍祛委积。三迁冬官长,役车按名籍。
是时大营建,更番藉休息。龙州师问罪,地界安南逼。
往谕王拜命,私觌谢香帛。献雉越裳朝,舞干有苗格。
兴安治灵渠,三十六闸勒。南北导湘漓,渼潭毒龙匿。
焚镌象鼻峰,漕舟渡枕席。水锁旡支祈,山留巨灵蹠。
疏监广东西,引定四府额。挹注税半之,宿弊一朝革。
遇事敢风生,扰驿骤纠劾。称旨掌南台,风纪百僚饬。
冤狱数平反,祥刑垂典则。朝阳闻凤鸣,秋肃亦鹰击。
高皇性猜忌,喜怒生不测。功臣罕得全,恩眷独殊特。
病则遣医来,大篮抬酒食。行盖隔瘴疠,崇礼有赐宅。
厚福呼佳儿,网开释罗织。引年许退闲,顾问备朝夕。
靖难继求旧,大不耐官职。安抚乃空衔,驱车行至泽。
周览晋云山,题诗满屋壁。九重以疾闻,囊金无处觅。
何哉致身录,伪造词抵饰。帝已火宫中,城围地道塞。
安得西南游,而有从亡客。褚渊宁独生,居然夏侯色。
仗节隐其名,谨免十族赤。后世旌遗忠,肸蚃慰魂魄。
史笔乃阙疑,家秉述祖德。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 ,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