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东州,马耳索御凌风嘶。今日军市中,不觉已落山之西。
山之面背一无异,不待风烟变化神已迷。危关度雪岭,乱石通荒蹊。
林间小草不识风日自太古,我行终日仰羡木杪幽禽啼。
但见雨色来,云物飒以凄。忽然长啸得石顶,痛快如御骏马蹄。
万里来长风,五色开晴霓。长剑倚天立,皎洁莹鸊鹈。
平地拔起不倾侧,物外想有神物提。诗家旧品嵩少同,画图省见巫山低。
谁令九华名,独与八桂齐?千态万状天不知,敢以两目穷端倪。
骞腾谁避若飞隼,侧瞰何屈如怒猊。千年落穷边,烟草寒萋萋。
若非郦亭书生此乡国,物色谁省曾分题。乾坤至宝会有待,岂有江山如此不著幽人栖。
颇闻山中人,云间时闻犬与鸡。只疑名山别有灵境在,不许尘世穷攀跻。
不是先生南游有成约,径欲共把白云犁。九疑窥衡湘,禹穴探会稽。
玉井烂赏金芙蕖,日观倒捲青玻璃。风烟回首莫潇洒,南游准拟相招携。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