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丈夫年纪轻轻就去驻守边关,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夫君。
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梳妆之后看向窗外寻觅着春光。
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探看,画衣上绣的花将蜜蜂都引了来。
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心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
每天清晨都盛装打扮,等待离人归来,可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还没有归来。
睡梦中也不见夫君的身影,醒后长叹,只能再次将门窗关上。
注释
关塞:边关,边塞。
楼台:闺中少妇居室。
觅:找,寻求。
罗幕:丝罗帐幕。
“情催”句:谓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
“心寄”句:谓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
相待:与下句之“不归”,均指少妇所思念的亲人。
扉:门扇。▲
这首诗是作者创作的一首五言长律闺怨诗,共12句,描写思妇一天内心境变化,以景抒情,表达对边塞之人的相思离愁。由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孤寂冷清的画面。除首尾两联,其他各联均用对仗。
诗人首句点题,因为要戍守边关,年轻的丈夫无奈与妻子分别。如此凄婉动人的场景,作者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只是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丈夫,一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女主人就陷入了漫长的相思之中,就算这样也要坚持每天梳洗装扮。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梳洗装扮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尔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偷偷探看她。不知什么时候,几只蜜蜂也被画衣上绣的花吸引,可见其以上的绣花多么逼真生动,表明思妇对这件画衣的用心程度之深。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她沉醉其中,让自己的心随着乐声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写女主人公本人。她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离人归来。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盼望的人还是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另外,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起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如果要将这首诗翻译成为意识流作品,那就韵味大减。好比将一个曲曲折折的迷宫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却荡然无存了。▲
有人认为这华诗诗风近齐梁,意思就是这华诗与宫宫诗有相似之处。宫宫诗,顾名思义是出自宫廷的诗,宫廷文艺一般指雅正之音,但“宫宫诗”则大多来源于民间的南朝乐府。南朝梁代萧纲(即简文帝)为太子时,围绕着文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主要成员而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文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男女之情(包括传统的闺怨题材),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物等等。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是辞藻绮艳、文笔纤巧、讲求音律。宫宫诗常常被认为是当时宫廷内荒淫生活的反映。《梁书》言其特征:好为新变、伤于轻艳。自梁代到初唐,宫宫诗的影响延续了一百多年。初唐时代,当政的文臣多半都是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宗人人对齐梁文风也很爱好并带头写宫宫诗。文命令魏征、房玄龄、虞世南等大臣编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等类书,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供给当时文人们采集典故词藻之用。就是李白、李贺、李商隐等大诗人的作品中也无不留有宫宫诗风的痕迹。生活上初唐的张若虚,其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宫宫诗遗风的影响,但文是属于针对宫宫诗的缺点而发的改良派,上诗歌创作上追求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美。从《代答闺梦还》这华诗来看:
一、形式上对宫宫诗的继承和发展陈子昂评价宫宫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虽不能作为一个全面的概括,但确实指出了南朝宫宫诗的一种偏向,即过分追求修辞性的华丽,而缺乏内上感发的生命,轻靡流丽、富华呆板。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由于宫宫诗对形式的过分考究,使诗歌具有了较强的格律美。据学者统计,宫宫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约占40%左右;基人符合的数量尤多。《代答闺梦还》上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宫宫诗风,使它上形式上具有了很强的美感。一方面汲取了宫宫诗格律上的优点;另一方面摒弃了大多宫宫诗过于用典、辞藻绮丽的不足,洗去了宫宫诗的脂粉气。
二、内容上对宫宫诗的继承和发展。《代答闺梦还》像宫宫诗一样,上内容上也写:春、女性、情。“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盘然、热闹欢乐的季节,“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上写两地相思之情。这些都是宫宫诗的传统内容。纵观《代答闺梦还》,主要是以描摹女性情态举止为中心,如果简单地以传统伦理标准来衡量,很容易也给出“轻艳”的评价。但实际上它是张若虚竭力追求文学的美感与抒情性的结果《代答闺梦还》去掉了很多宫宫诗淫靡浮艳的成分,描写的是一种纯美:季节的美、女性的美、相思的美、爱情的美。上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阴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
▲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屈申与时息兮?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