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

⑴岁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此当指夔州。
⑶睢:仰视。
⑷激讦:激越清脆。吴声:吴地的乐歌。
⑸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诗经》多处咏及。《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⑺俾:使。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歈即民歌。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⑻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⑼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
⑽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纹。
⑾兰桡:兰木桨。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⑿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⒀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⒁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嘈嘈:水的急流声。
⒂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⒃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46-349页 .

鉴赏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参考资料:

1、梁守中 .刘禹锡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36-41页 .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您喜欢
赏析

杂曲歌辞 其七 杨柳枝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苏州杨柳任君誇,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赏析 注释 译文

若石之死

刘基刘基 〔明代〕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惫,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赏析

【双调】寿阳曲_答卢疏斋山

珠帘秀珠帘秀 〔元代〕

答卢疏斋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冬季会黎正卿分司席上

开年近,酿酒醇,是谁传竹边梅信?小斋中主宾三四人,旋蒸来醉乡风韵。
赏析

【南吕】四块玉_咏手弦上看

乔吉乔吉 〔元代〕

咏手

弦上看,花间把,握雨携云那清嘉,春风满袖拈罗帕。擎玉斝,微蘸甲,风韵煞。

玉掌温,琼枝嫩,闲弄闲拈暗生春,为纤柔长惹风流恨。掠翠颦,整髻云,可喜损。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传·花落

孙光宪孙光宪 〔五代〕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

魏承班魏承班 〔五代〕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姜女祠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晏几道晏几道 〔宋代〕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赏析

击梧桐(别西湖社友)

李珏李珏 〔宋代〕

枫叶浓於染。秋正老、江上征衫寒浅。又是秦鸿过,霁烟外,写出离愁几点。年来岁去,朝生暮落,人似吴潮展转。怕听阳关曲,奈短笛唤起,天涯清远。
双屐行春,扁舟啸晚。忆昔鸥湖莺苑。鹤帐梅花屋,霜月後、记把山扉牢掩。惆怅明朝何处,故人相望,但碧云半敛。定苏堤、重来时候,芳草如翦。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