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宋代〕
行行四月晦,絺绤未能裁。天气疑无定,春寒恐再来。
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野秀深成黑,炉薰冷作媒。
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双调】清江引_张子坚运判
张可久 〔元代〕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石孝友 〔宋代〕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温庭筠 〔唐代〕
鹧鸪天(在朝日寿母昌国叶夫人)
邹应龙 〔宋代〕
浣溪沙
陈允平 〔宋代〕
酒泉子(十之七)
潘阆 〔宋代〕
于飞乐(别筵赠歌妓姊妹)
毛滂 〔宋代〕
喜迁莺慢(鹿鸣宴作)
张元干 〔宋代〕
念奴娇(丁卯上巳,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即席赋之)
上平西(惜春)
程垓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