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宋代〕
閒愁不觉过年光,强半精神似醉乡。几度雨来成恶热,有时云断见斜阳。
古人事业尘空满,故国园林草自长。赖得南华怜我病,一篇齐物胜医方。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彭蠡湖晚归
白居易 〔唐代〕
虎求百兽
刘向 〔两汉〕
获麟解
韩愈 〔唐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蟾宫曲·咏西湖
奥敦周卿 〔元代〕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张养浩 〔元代〕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牛希济 〔五代〕
生查子·远山眉黛横
张孝祥 〔宋代〕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叶梦得 〔宋代〕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宋代〕
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辛弃疾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