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河湟有感

司空图 司空图〔唐代〕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人。

注释
河湟(huáng):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
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今甘肃固原县北。
异乡:此谓异域。

参考资料:

1、姬沈育.大唐诗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83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边防空虚,吐蕃乘机于广德元年(763),侵入大震关,兰州、秦州等河西、陇右地区均告失陷。又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都护府,安西阻绝。司空图这首《河湟有感》即悲叹河湟因长久失陷,致使汉蕃生聚,民不思归的局面。

参考资料:

1、霍松林.霍松林选集·第十卷.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359

赏析

  前两句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说明了吐蕃借唐朝内乱乘机攻占河湟的历史事实。萧关当时为河湟与内地之间重要军事关塞。萧关一陷,河湟阻绝,诗中用“隔断异乡春”形象地表明河湟与内地音讯不通,处于西地分裂局面的状况。此处,“春”者,非仅言季节或气候,更是指民族习惯,民族情感而言。郎士元《送李将军赴邓州》诗中有“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是偏重于对边地气候环境的特征来说的。司空图在“春”字之前,冠上“异乡”,再形容为“隔断”,足见其非仅言河湟气候与内地不同,而是欲为读者指出,处于吐蕃统治下的河湟地区,人们已无法感受唐朝教化,况“蕃音虏曲直难分”,汉人也逐渐蕃化,民族感情亦渐消失,十分让人伤痛啊。句中“一自”和“隔断”包含时间的先后,也是事件的因果,暗含了诗人对分裂局面的沉痛心情。

  后两句写诗人对汉儿学胡语感到不幸和痛心。“汉儿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写出诗人为之痛心,为之落泪的不幸事实。本来,华夷杂居,彼此感化,是很正常的,亦为史书或诗文所常见。“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胡儿向化新长成,犹自千回问汉王”。都反映了彼此和睦相处的情况。然而,这首诗中诗人所悲叹的是,因为长期沦陷,河湟汉儿已是语言改变,民族情感淡薄。诗人对此痛心嫉首,扼腕叹息。南宋陆游《送范舍人归朝》:“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时思此气生瘿。”写处于金朝统治的开封,汉家儿童的语言变化,与司空图反映的是同一种情况。

  这首诗不重叙事,而在抒发感慨,寄寓情怀。四句中,前半偏重虚写,指出河湟失陷局势;后半采用实写,选用一典型事例作结,引出失地所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是河湟长期失陷的结果,引人深思。诗人很少运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汇来表现情感,但从“一自”、“却”等表时间和转折意义的词中,可以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强烈的感受。这种悲慨的诗风,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1、孙育华.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908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部分).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669
司空图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一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猜您喜欢
赏析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俱来沧海郡,半作白头翁。
谩道风烟接,何曾笑语同。
吏稀秋税毕,客散晚庭空。
霁后当楼月,潮来满座风。
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
唯此钱唐郡,闲忙恰得中。
赏析

【南吕】金字经_春怀瘦影孤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怀

瘦影孤鸾鉴,怨声阿鹊盐,病起离人愁转添。嫌,燕归双入帘。朱门掩,夜香不喜拈。

梅边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石门洞天

锦树开图障,翠峰堆发髻,屋老苍云暗紫坛。闲,玉龙耕破山。白石烂,半岩秋雨寒。

仙居

白日孤峰上,紫云双涧边,饥有松花渴有泉。仙,抱琴岩下眠。蟠桃宴,鹤来骑上天。

别怀

海树离怀近,月英眉黛愁,《金缕》一声双玉舟。留,共登思远楼。重阳后,菊花风雨秋。

赏析

【黄钟】人月圆_春日次韵罗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日次韵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搂。

中秋书事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

子昂学士小景

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淡烟浑似,三高祠下,七里滩头。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州慢·薄雨收寒

贺铸贺铸 〔宋代〕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村姑儿

蔡伸蔡伸 〔宋代〕

村姑儿,红袖衣,初发黄梅插秧时,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渎神

张泌张泌 〔唐代〕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赏析 注释 译文

汉宫春·着破荷衣

赵汝茪赵汝茪 〔宋代〕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光好·迎春

吴绮吴绮 〔清代〕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赏析 注释 译文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赏析 注释 译文

遐方怨·凭绣槛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