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英雄往矣,对江山赢得,乱愁千斛。今古梦痕消不尽,付与败蕉残鹿。
醉里征诛,愁边歌舞,画就兴亡局。欲书遗恨,南山可惜无竹。
应念茂苑风花,台城烟草,萧瑟空云木。曾倚舵漏闲眺望,惟见暮帆沙骛。
狸去祠荒,雀飞桥冷,悽断前朝曲。无情最是,秦淮一片寒绿。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唐太宗吞蝗
吴兢 〔唐代〕
【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张可久 〔元代〕
【般涉调】哨遍
马致远 〔元代〕
梦江南·兰烬落
皇甫松 〔唐代〕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宋代〕
踏莎行·初春
徐灿 〔清代〕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宋代〕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李白 〔唐代〕
鹧鸪天(山行)
王质 〔唐代〕
击梧桐(别西湖社友)
李珏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