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明代〕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大石调】好观音 怨恨
贯云石 〔元代〕
渔歌子·晓风清
顾夐 〔五代〕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徐昌图 〔五代〕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宋代〕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温庭筠 〔唐代〕
忆江南·春去也
刘禹锡 〔唐代〕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李煜 〔五代〕
蝶恋花
李夫人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