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南北朝〕
莫言不汉远,烟霞隔数千。何必黄丞相,重应临颍川。
萧绎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续古诗十首 其四
白居易 〔唐代〕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周、殷二协
【双调】沉醉东风 息斋画竹
徐再思 〔元代〕
南柯子·春景
田为 〔宋代〕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汪元量 〔宋代〕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阎选 〔五代〕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 〔唐代〕
河渎神
张泌 〔唐代〕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宋代〕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周邦彦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