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病梅馆记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注释
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西溪:地名。
欹(qī):倾斜 。
固也:本来如此。固,本来。
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号,疾呼,喊叫。
绳:名作动,约束 。
斫:砍削。
直:笔直的枝干。
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使……摧折(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蠢蠢:无知的样子。
智力:智慧和力量。
孤癖:特殊的嗜好。
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 。
鬻(yù):卖。
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
稚枝:嫩枝。
重价:高价。
遏(è):遏制。
泣:为……哭泣。
纵:放纵。
顺:使……顺其自然。
悉:全。
棕缚:棕绳的束缚。
以……为:把……当做。
复:使……恢复 。
全:使……得以保全。
诟厉:讥评,辱骂。厉,病。
安得:怎么能够。
暇:空闲。
穷:穷尽。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997-999
2、王荣初.清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4-176
3、苑孝,《病梅馆记》教学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文言现象

1. 古今异义: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 古,智慧 力:力量;今,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2.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夭其稚枝。 (夭:使……弯曲。)
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使……复原。) (全:使……健全。)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使……尽。}
(2 )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 (为……哭泣)
(3)名词作状语:
心知其意。 (心:在心上)
(4)名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而江浙之梅皆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呈病态、成为病态)
(5)形容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竭尽、用尽
(6) 形容词作名词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直则无姿(笔直的枝干)
斫直(笔直的枝干)
锄其直(笔直的枝干)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挺直的枝干)

密则无态(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其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③正
正则无景(端正的枝条)
锄正(端正的枝条)
斫其正(端正的枝条)

以曲为美(弯曲的枝条)

以欹为美(倾斜的枝干)

以疏为美(稀疏的枝叶)

3.常用虚词:
⑴以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凭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把
以求重价。 来、用来
以五年为期。 用、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来、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来、用来
⑵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 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的
而江浙之梅皆病。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取消句子独立性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它:代指病梅
纵之顺之。 它:代指病梅
必复之全之。 它:代指病梅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的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它:代指病梅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的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的

1.判断句: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非……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也)
江浙之梅皆病。 (……皆……)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皆……)

2.被动句:
甘受诟厉。 (受:被)

3.省略句:
予购三百盆, (“盆”后省“病梅”)纵之顺之 (前面省主语“予”)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前面省主语“予”)
(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4.介词结构后置:
悉埋于地。 (悉于地埋,全在地里种植)

5.固定结构:
梅以曲为美。 (“以……为……”:把……当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全文一共三段。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疗梅的举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渴望。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但是,虽为感叹,他渴望“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此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997-999

赏析四

  这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作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作者被迫辞职南归时。

  作品以梅喻人,托物议政,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束缚的不满,反映了作者要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和渴望发掘人材,治疗病态社会的愿望。

  全文在结构上,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梅的病状和病因的阐述,含蓄地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思想对人们才能的摧残和精神的束缚。后一部分通过治疗病梅的经过和方法的记叙,隐晦地表达了作者治疗病态社会改革政治的决心和愿望。

  文章采用的是借喻的方法,以梅比人,以物喻政,“病梅”象征着病态的社会和被摧残禁锢的人材,“文人画士”暗指封建统治集团的顽固派和专制主义者。

  作者认为,世上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它自身发生发展的必然趋势。梅,作为一种植物,有它自己发育、生长的规律,或曲或直,或欹或正,或疏或密,都是由于它的属性和生长的环境决定的,应该让它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地成长,如果违背它的发展趋势去人为地制造曲直、欹正、疏密,就是对梅的本性的摧残和扼杀。社会上的事物,人们的思想、精神和才能,同自然界的梅一样,也有它自己发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让他们健康地无拘无束地发展,而不应加以压抑和束缚。

  然而,“文人画士”却在传统思想的支配下,矫揉造作,从少数人奇特的嗜好和偏见出发,以一种病态的被歪曲了的美学标准衡量天下之梅,违背梅的自然生长规律“夭梅、病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因而使“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是造成梅病的罪魁祸首。社会上的情景与此相似,由于封建专制主义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压制和束缚,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人材被扼杀,就像梅树一样,端正笔直的枝条被砍掉,横斜的旁枝却得到保养,新生的嫩芽被毁掉,发展的生机被遏制,造成一种病态畸形的社会,形成一种“万马齐喑”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和郁闷窒息的时代气氛。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表现了强烈的愤懑,对扼杀人材、禁锢思想的封建专制主义者和地主阶级的顽固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作者在对“文人画士”所造成的严重祸害进行强烈谴责之后,进而阐述了自己治疗梅病的主张和愿望。他对梅“皆病者,无一完者”的状况,极为痛心,甘愿忍受舆论的辱骂和攻击,立志开辟病梅馆,采取“疗之,纵之,顺之”的方法,打破一切妨碍梅生长的桎梏,解除一切束缚它发展的绳索,让它按自身的规律自由自在地生长,决心把梅病治好。不言而喻,作者记述的是治疗梅病的方法,实质上是治疗病态社会的政治主张。他要求去掉对人们精神上的束缚和阻碍人材发展的枷锁,让人们的个性得到解放,思想和才能得到自由发展,充分体现了作者改革社会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

  龚自珍处在清王朝表面上是一潭死水,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期,面临封建制度解体,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夕,能够对时代的脉搏有敏锐的感触,指斥社会的弊病,强烈要求改革现实,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愿望,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这种思想,给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以较大的影响,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但是,龚自珍所主张的改革,只不过是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改良,而这种改良又是企图凭借个人的力量或呼吁统治者来完成的,这种办法终究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他不能不感到力量的不足,不免流露出孤独和忧郁的情绪。

  龚自珍在作品中把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上的人相比,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相比,是他处在文网密布、言论不自由的时代,议论时政的一种手法,作者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该指出,这种类比并不完全贴切恰当。即使植物也不能完全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以根据它的生长规律和人类的需要加以改造,使其造福于人类。至于人,则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造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完全放纵自如,取消一切约束,任其本能地发展,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作者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主张“个性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但是,如果不问历史条件,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反对一切约束,就会陷入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泥坑。

  本文句式整齐,富有感情色彩,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几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写出了某些人的评梅标准,读来琅琅动听。

  本文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借题发挥,以梅喻人,借物议政。既有“梅”的形象,也有人的影子,表面上是对梅的品评,实际上是对时政的议论,通过对病梅的批评,批判社会政治,状物和议政溶为一体,从而使这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的小品,寓托着深刻的政治内容。

  其次,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文章以“梅”为中心,先写梅病,后写对梅病的治疗,自然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开头介绍盛产梅的地点,从梅的著名品种,引出梅的病状、病因和病情的严重性。继而写作者对病梅的痛感,治疗梅病的经过、方法以及决心和愿望。全文文从字顺,顺理成章,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最后,作品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精练,文字不拘一格。作者善于谴词炼句,如以“曲”、“直”、“正”、“欹”、“疏”、“密”描写梅的形状,以“斫”、“删”、“夭”、“锄”记述残害梅的动作,以“姿”、“景”、“态”表示梅的美感,准确生动,丰富多彩。作品熔叙述、议论、抒情于一炉,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但是,作者为了逃避当时的文网,采取比较隐晦曲折的手法抨击时政,表述政治见解,使得作品的寓意仍不免有些晦涩。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二

  龚自珍生活在满清帝国腐朽没落、行将崩溃的时代。他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也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切望革除弊政,复兴国家。对内,他主张改革农田占有、海疆通商、科举考试、币制等方面的陋规;对外,他主张坚决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甚至打算亲自去前线筹划抗英斗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他也十分重视,提出过巩固西北边防的有远见的重要建议。他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风雷”,以扫荡“万马齐喑”的局面。当然,龚自珍的改革主张,还是想维护满清政府的封建秩序,而不是对封建统治提出根本性的革除。况且,他的改良设想,也因保守派的反对和他自己所处的无权地位而难于实施。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批判旧制度的勇气,还是应该肯定的。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龚自珍的创作成就以诗为最高,语言瑰丽、奇巧、多彩,内容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他的散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纵论古今,侧重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由于当时思想统治的严酷和他所受的时代、阶级的局限,某些作品带有晦涩艰深的缺点。《病梅馆记》就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全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病梅”,后一部分写“疗梅”。文章开头,在简要叙述了梅的产地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笔详写病梅的原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又“未可明昭大号”,也不便号召种梅的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于是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花农,让花农们“斫其正,养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因为这样,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对所购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决心要“疗之:纵之顺之”。他下定决心要“疗梅”了。他准备花五年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作者还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那“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统治者这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锄正,暗示出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怎样残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为、有骨气的人才的。他们所企求的是一些顽钝无耻、冥顽不灵、唯唯诺诺的奴才,以维持那黑暗腐朽、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这就是他们认为梅花以曲、欹、疏为美的真实意思。关于这一些,龚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里明确地作过正面说明,他指出到了“衰世”,“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不管是士子还是一般老百姓,只要你有才能,想作为,就要受到迫害。他在另一篇文章,《古史钩沉论一》中进一步指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是决不让有才能的人有所作为的,他们“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崇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竭力摧毁人们的廉耻,让天下人服服帖帖地做他们的奴才。所以说,这篇《病梅馆记》,作者只不过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罢了。

  作者决心疗梅、救梅,使梅花得以自然发展,这就表示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然而,龚自珍是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疗治“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宏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文章以感叹作结,发出深沉的感慨。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三

  《病梅馆记》作于1839年(据吴昌绶《定庵年谱》,为道光十九年)。这是一篇作者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题目又名《疗梅说》。

  从题目字面上看,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十分醒目,引起读者深思。文章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更见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从文章内涵来看,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追求个性解放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语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开头从梅的产地入题,列举出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盛产著称于世的梅花,引出叙议的对象。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古代历来以青松、翠竹、白梅、黄菊等具有自然天性的事物来比喻志士仁人,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坚贞、高洁的品格。这里自然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喻意深刻,富有韵味和情致。“皆产梅”,一字“皆”,既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垫一笔。这里,作者调动读者的艺术知觉去回味这点石成金之笔。鲁枢元在《作家的艺术知觉与心理定势》一文中这样说过:“优秀的作品,字里行间似乎包含着诉之不尽的意蕴和情致,一个词就是一个表象,一句话就是一个意象,一段话就是一种意境,作家仿佛把生活中的有关经验、意绪、思维、情趣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了,这样的作品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本文起手就把读者置入一片梅林之中,包含“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意蕴。先写梅的产地,也为全文的叙议打下了基础。下文接着从三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产生的缘由。一是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这些人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以他们的好恶作为品梅的标准。这里用“曲”和“真”、“欹”和“正”、“疏”和“密”六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直、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实行严酷的思维统治,戕害刚正、忠贞、富有朝气的人才,钳制人们成为屈曲、奸邪、蝇营狗苟、唯唯诺诺的庸才和奴才。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产生病梅的黑暗社会现实。二是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文中写道,这些封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说明他们有见不得人的意图,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绳天下之梅”,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就是要把“曲”“欹”“疏”作为标准,而将“天下之梅”“斫直”“删密”“锄正”,以达到他们“夭梅”“病梅”的罪恶目的。寥寥数语,严正地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画士的居心不善、用意邪恶。这里的文人画士正是代表了清朝封建统治者,他们大兴文字狱,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也会引来祸殃;他们以八股文取士,天下出现了“万马齐喑”、令人窒息的沉寂局面。“斫”“删”“锄”,一字一箭,连连戳穿了产生病梅的社会原因,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狰狞面目。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罪恶,作者还这样写道:“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僇(lù同“戮”)之,”“徒僇其心,僇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著议策九》)。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或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就群起而督责、束缚,以至于摧残、扼杀他们。这就是斫正删密锄直,“以夭梅病梅”的具体内容。在这一层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极大的悲愤。三是有些人助纣为虐的卑劣行径。这是帮凶者所为。要养出横斜、疏朗、弯曲的梅花,不是那些一般愚蠢的只知道赚钱的人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够办到的,于是“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强行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里一连用六个动宾短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们,趋炎附势,投合其主子的意图,极尽扼杀人才之能事,他们采取各种摧残人才的卑劣手段,排斥刚正不阿之士,剪除大量有用之才,扼制新生力量,清洗正直忠良,阻遏蓬勃生气,豢养奸佞邪恶的小人。六个动词用得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删”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抑制,“夭”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锄”字比喻大量耿直忠良之士遭到清洗,“遏”字指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而“养”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从而强烈地谴责、抨击了封建统治者摧残、戕贼人才的罪恶。“江浙之梅皆病”正是“斫”“删”“夭”“锄”“遏”等罪恶行径所造成的后果。这句照应开头,“江浙之梅”是总括“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的文意;“皆病”点明受害面极广,病梅之多──这是“文人画士”戕害的恶果。于是笔锋直指文人画士:“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江浙之梅皆病”,且“烈至此”,正是《己亥杂诗》中作者所写的“万马齐喑究可哀”,清王朝扼杀人才,到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段末一叹,作者无限同情,满怀愤慨,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

  前面第一段揭示出了病梅的社会根源之后,第二段就写自己疗梅的经过和期望。“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紧扣上文“江浙之梅皆病”;“无一完者”,紧扣上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哀怜、义愤之情洋溢、迸发,回肠荡气,自然引出“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惨遭扼杀而痛心疾首。如泣如诉的语言,同情、愤激的情调,令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激起了共鸣。作者俯视了病梅产生的社会现实,又洞察到产生病梅的社会根由,并不消极、低沉,而是“予购三百盆”,“誓疗之”,行动何等果敢,态度何等积极,语言何等深沉。“疗”梅的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纵之顺之”,就是要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毁其盆”,“解其棕缚”,就是要摧毁封建统治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必复之全之”,就是一定要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各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这里吐露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作者“疗梅”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从遣词造句看,句式简短,节奏急促,笔力遒劲,让读者感受到“疗梅”急不可待,决心不可动摇。“购”“疗”“纵”“顺”“毁”“解”“复”“全”等动词写出了一系列疗梅的行动及其决心,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专制主义压抑、束缚的满腔义愤和对抗现实社会中专制淫威的斗争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斗争决心。“予本非文人画士”,表明与他们不是同流人物,也不同流合污。“甘受诟厉”,表现了敢于面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毫不畏惧,不怕打击,不怕迫害,决心与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思想。“辟病梅之馆”,点明题旨,收束前文。

  文章前两段,由写病梅到写病梅之馆。最后一段,写疗梅的心志。用“呜呼”这一叹词引出议论。“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照应前文江浙病梅之多,期望有很多空暇的时间,空闲的田地。实际是慨叹自己暇日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的局面,所以用反问句式“安得使予……也哉”来抒写“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末尾这一叹,以议论方式充分表现出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龚自珍是我国19世纪上半期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的年代(清朝嘉庆、道光)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没落,面临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在这一历史新阶段,资产阶级刚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露出一点嫩芽。他对封建国家的新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他以一种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把文学创作与“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了对清王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对于官僚的庸碌而不思振作的厌恶,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并发出改革的呼声,提出改良的主张。他首开近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讥切时政,诋诽专制”的风气;追求个性解放成了他诗文中的特有情调。《病梅馆记》是在这方面写得最动人而出色的散文精品。这篇议论小品文,以小见大,通过植梅的生活琐事,反映了作者在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束缚之下,渴望人格的自由、求得精神解放的思想。文章中“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要让梅树获得自由的舒展,勃发而健康地生长,反映了他对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作者身处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的时代,封建统治阶级以文字狱、八股文扼杀一切聪明才智,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万马齐喑”的阴云笼罩着全国大地。作者眼见到清王朝现实统治为“日之将夕”,在《病梅馆记》中,他借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病梅之所以病,原因是斫伤了它的天性,梅树应该以它蓬勃的生机,以它的自然形态健康生长,这样才符合于自然物理的个性。作者的这个思想认识正是他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对抗的表现。

  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是龚自珍中年以后作品的重要部分。他的散文,无论写什么题材,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全局着眼,从政治、社会的高度看问题,作客观的、公正的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因而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于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作者48岁)的《病梅馆记》,篇幅不到三百字,其思想内容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此。

  适应其思想内容表达上的需要,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非常特殊。《病梅馆记》采用小品文样式,运用以梅喻人,借题发挥、托梅议政的曲笔,透过植梅、养梅、品梅、疗梅的生活琐事,由小见大,表现了破除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鲜明政治观点和主张。文章段段写梅,处处写梅,通篇写梅,产梅之地、夭梅之由、叹梅之病、疗梅之志、疗梅之法,层层写来,有叙有议,每一段,每一层,都影射腐朽的现实政治,矛头指向专制主义严酷的思想统治,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制、摧残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砸掉禁锢人才的精神桎梏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反抗情绪和改革时政的要求。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997-999
2、王荣初.清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4-176
3、路遥,龚自珍《病梅馆记》解读,新课程学习[J],2010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文侯与虞人期猎

刘向刘向 〔两汉〕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赏析 注释 译文

记游定惠院

苏轼苏轼 〔宋代〕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赏析

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楔子

(冲末外扮寇莱公引祗从上)(寇莱公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尽少年心。等闲赢得食天禄,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寇,名准,字平仲,官封莱国公之职。方今圣人在位,八方无事,四海晏然。当今明主要大开学校,选用贤良,每三年开放一遭举场。今以圣主仁慈宽厚,一年开放一遭举场,天下秀士都来应举求官。今奉圣人的命,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闭户读书不肯求进的,圣人着老夫五南路上采访贤士走一遭去。调和鼎鼐理阴阳,万里江山属大邦。天下文章齐仰贺,他都待赤心报国尽忠良。(下)(正旦引大末、二未、三末、旦儿同杂当上)(正里云)老身姓冯,夫主姓陈,乃汉相陈平之后。老身所生三个孩儿:长者陈良资,次者陈良叟,第三个是陈良佐。有一女小字梅英。老身严教,训子攻书。盖一堂名曰"状元堂",未曾完备哩。孩儿每也,做甚么这般大惊小怪的?您看去咱。(大末云)那里这般大惊小怪的?(杂当云)打墙处刨出一窖金银来。(大末云)你何不早说?我与母亲说去。(见正旦科,云)母亲,打墙处刨出一窖金银来。(正旦云)是真个打墙处撅出一窖金银来?休动着,就那里与我培埋了者。(大末云)母亲,这的是天赐与俺的钱财,可怎生培埋了那?(正旦云)孩儿每也,你那里知道!岂不闻邵尧夫教子伯温曰:"我汝教汝为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依着我,就那里与我培埋了者。(大末云)理会的。三兄弟,依着母亲的言语,便培埋了者。(三末云)下次小的每,将那金银都埋了者。有金元宝留下四个,我要打一副网巾环儿戴。(正旦云)往年间三年放一遭选场,如今一年开一遭选场。见今春榜动,选场开,着大哥求官应举去,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可不好那?(大末云)母亲说的是。今年春榜动,选场开,您孩儿便上朝求官应举去。若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可也光辉祖宗也。(三末云)母亲,春榜动,选场开,您孩儿应举走一遭去。(正旦云)三哥,你让大哥去,你做官的日子有哩!(三末云)母亲说的是。他文章低,不济事,让他先去。(大末做拜正旦科,云)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辞别了母亲,便索长行。二兄弟好生在家侍奉母亲,三兄弟在家着志攻书。你看他波,我拜着他,他不还我礼。(三末云)我不拜你,拜下去就折杀了你。(正旦云)孩儿,你则着志者,早些儿回来。将酒来!大哥,你饮过这酒去者。(大末云)您孩儿理会的。(做饮酒科)(正旦唱)

【仙吕】【赏花时】凭着你万言策诗书夺第一,八韵赋文章谁似你,五言诗作上天梯。望皇家的这富贵,金殿上脱白衣。

(大末云)凭着您孩儿素日所学,必得高官也。

【幺篇】哎,儿也!则要你"金榜无名誓不归",弟兄里丛中先觑着你。(正旦云)将酒来!(唱)我这里满满的捧着金杯,我与你专专的这庆喜,则要你夺的个状元归。(同二末、三末、旦儿下)

(大末云)则今日收拾了琴剑书箱,上朝求官应举,走一遭去。"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下)


第一折

(正旦引二末、三未、旦儿同上)(二末云)母亲,自从大哥上朝求官应举去也,母亲每夜烧这夜香,不知为何也?(正旦云)大哥求官应举去了,必然为官也。我每夜烧一位香,您那里知道也。我"不求金玉重重贵,只愿儿孙个个贤"。(唱)

【仙吕】【点降唇】我为甚每夜烧香?博一个子孙兴旺。天将傍,非是我夸强,我则待将《礼记》、《诗》、《书》讲。

(二末云)母亲,大哥这一去,凭着他那七言诗、八韵赋,必然为官也。(正旦唱)

【混江龙】才能谦让祖先贤,承教化,立三纲,禀"仁义礼智",习"恭俭温良"。定万代规模遵孔圣,论一生学业好文章。《周易》道谦谦君子,后天教起此文章。《毛诗》云《国风》《雅》《颂,《关雎》云大道扬扬。《春秋》说素常之德,访尧舜夏禹商汤。《周礼》行儒风典雅,正衣冠环珮锵锵。《中庸》作明乎天理,性与道万代传扬《大学》功在明明德,能齐家治国安邦。《论语》是圣贤作谱,《礼记》善问答行藏。《孟子》养浩然之气,传正道暗助王纲。学儒业,守灯窗,望一举,把名扬。袍袖惹,桂花香,琼林实,饮霞觞。亲夺的,状元郎,威凛凛,志昂昂。则他那一身荣显可便万人知,抵多少五陵豪气三千丈!有一日腰金衣紫,孩儿每也,休忘了那琴剑书箱。(正旦云)三哥,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三末云)我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报登科上,云)自家报登科的便是。如今有陈大官人得了头名状元,报登科记走一道去。可早来到也。(做见三末科,云)陈三哥支揖哩!(三未云)有甚么话说?(报登科云)有家里大哥得了头名状元,小人特来报喜。三哥与家中老母说一声儿。(三末云)怎么?俺大哥做了官也,你认的是着?(报登科云)正是大哥。(三末云)你则在这里,我报复母亲去。(三未见正旦科,云)母亲,大厮得了官也,有报登科记的在门首。(正旦云)与那报登科记的二两银子者。(三末云)理会的。报登科记的,与你二两银子,你去罢。(报登科云)多谢了三哥,我去也。(下)(大末扮官人哪马儿领祗从上,云)志气凌云彻碧霄,攀檐折桂显英豪。昨夜布衣犹在体,谁想念朝换紫袍!小官陈良资是也。自到帝都阙下,撺过文华手卷,日不移影,应对百篇,得了头名状元。借宰相头答,夸官三日。来到门首也,左右接了马者!(见三末科,云)三兄弟,您哥哥得了头名状元也,你报复母亲去。(三末云)大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似那抢风扬谷,你这等秕者先行;瓶内酾茶,俺这浓者在后。(大末云)兄弟,你报复母亲去。(三末云)我报复去。(做见正旦科,云)母亲,贺万千之喜!大哥得了官也,见在门首哩。(正旦云)好、好、好,着孩儿过来。(三末云)理会的。大哥,母亲着你过去哩。(大末做见正旦拜科,云)母亲,您孩儿得了头名状元也。(正旦云)不枉了好儿也!(大末做拜二末科,云)二兄弟,您哥哥得了头名状元也。(二末拜科,云)哥哥喜得美除也。(大末做拜三不科,云)三兄弟,你哥哥得了头名状元也。你看他波,三兄弟,我得了官拜你,怎生不
还我礼?(三末云)我待回礼来,我的文章可高似你!(大末云)若不是母亲严教,您孩儿岂有今日也!(正旦唱)

【油葫芦】俺孩儿一举登科赴选场。则是你那学艺广,把群儒一扫尽伏降。您端的似鲲鹏得志秋云长,您端的似鱼龙变化春雷响。(大末云)母亲,您孩儿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也。(正旦云)大哥,(唱)则是你才艺高,学艺广,可正是禹门三月桃花浪,俺孩儿他平夺得一个状元郎!

(大末云)"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也。(正旦唱)

【天下乐】则他那马头前朱衣列两行,着人谈扬,在这满四方。可正是灵椿老尽丹桂芳,您可也不辱没你爷,您可也不辱没你娘。(正旦云)好儿也,(唱)你正是"男儿当自强"

(正旦云)今年第二年也,该第二个孩儿上朝应举去。(三末云)住者,母亲,头一年让大哥去了,今年该您孩儿去也。(二末云)三兄弟,你让我去罢。(正旦云)三哥,让你二哥去,你那做官的日子有哩!(三末云)母亲,他文章不济,他《百家姓》也是我教与他的、我的文章高似他,我去罢!(二末云)三兄弟,我知道你的文章高,你在家中好生侍奉母亲。则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辞别了母亲,您孩儿上朝求官应举去也。(做拜正旦科)(正旦云)孩儿、你可着志者。(二末拜大末科,云)大哥家中侍奉母亲。(大末云)兄弟,你此一去必受皇家富贵也。(二末做拜三末科,云)三兄弟,你哥哥应举去也,家中好生侍奉母亲。(三末做不还礼科)(二末云)三兄弟,我拜你,你怎生不还我礼?(三末云)我不拜你,我的文章高似你,拜下去就折杀了你。(二末云)你看他波!则今日收拾了琴剑书箱,上朝进取功名那走一遭去。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下)(三末云)母亲,我让二哥去,你可欢喜了。(正旦云)三哥,你那里知道那!(唱)

【醉扶归】则要你聚萤火,临书幌;积瑞雪,映寒窗。你昆仲谦和礼正当,伊是兄弟,他是兄长。不争着你个陈良佐先登了举场,着人道我将你个最小的儿偏向。

(三末云)母亲说的是。(正旦云)三哥,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三末云)理会的,看有甚么人来。(报登科上,云)自家报登科记的便是。如今有陈妈妈家陈二哥得了头名状元也,我直至他门上报登科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做见三末科,云)三哥支揖哩!(三末云)有甚么话说?(报登科云)有家里二哥得了头名状元也,小人特来报喜。(三末云)报登科的,俺二哥也得了官了?你认的是么?(报登科云)正是家里二哥。(三末云)你则在这里,我报复母亲去。(见正旦科,云)母亲,二哥得了官也,有报登科的在于门首。(正旦云)是真个?与那报登科的二两银子。(三末云)理会的。报登科的,与你二两银子,你可休嫌少;等我明日得了官,你就从贡院里鼓着掌,掴着手,叫到我家里来,说:陈家三哥得了官也,我赏你五十两银子。(报登科云)我知道。多谢了三哥,我回去也。(下)(二末扮官人摆头答珊马儿上,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学而第一须当记,养子休教不看书。小官陈良臾是也。自到帝都阀下,撺过卷子,见了圣人,日不移影,应对百篇,圣人见喜,加小官头名状元。猪宰相头答,夸官三日。可早来到门首也,左右接了马者。有三兄弟在于门首。(做见三本科,云)三兄弟,你哥哥得了官也。(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又含在后,你这等笨鸟先飞。我和母亲说去。(做见正旦科,云)母亲,二哥真个得了官也,见在门首哩。(正旦云)着孩儿过来。(三末云)理会的。二哥,母亲怪你哩,(二末云)我得了官,母亲喜欢便是,可怎生倒怪我?(三末云)说你怎生也做了官来,着你过去哩。(二末做见正旦拜科,云)您孩儿多亏了母亲严教,今日得了头名状元也。(做拜科)(正旦云)不枉了好儿也!(二末拜大末,云)大哥,你兄弟得了官也。(大末云)兄弟喜得美除。(二末做拜三末,云)三兄弟,你哥哥得了官也。(三末不还礼科)(二末云)三兄弟,我做了官拜你,你怎么不还我礼?(三末云)我的文章高似你,怎么消受的我还礼!(正旦云)好儿也,不枉了。将酒来!孩儿也,你满饮一杯者。(二末云)您孩儿饮这一杯酒咱。(饮酒科了)(众街坊上,云)老汉是这陈婆婆街坊的便是。他两个孩儿都做了头名状元也,俺众街坊牵羊担酒,庆贺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不必报复,俺自过去。(众街坊做见正旦科,云)陈婆婆,俺众街坊没甚么,牵羊担酒,特来庆贺状元也。(正旦云)有劳众街坊每。(街坊云)不敢也。(正旦唱)

【金盏儿】兀的不欢喜杀老尊堂,吵闹了众街坊。俺家里无三年,两个儿一齐的登了金榜。(街坊云)婆婆乃善门之家,以此出两个状元也。(正里唱)俺家里状元堂上一双双,一个学李太白高才调,一个似杜工部好文章;一个是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

(正旦云)大哥受了者,等三哥为了官呵,一总还街坊老的每礼也。(大末云)众街坊休怪,改日置酒还礼。(众街坊云)不敢,不敢,老婆婆恕罪,俺街坊每回去也。(下)(正旦云)兀的不欢喜杀老身也!(唱)

【后庭花】今日个成就了俺儿一双,胜得了黄金千万两;且休说金玉重重贵,则愿的俺儿孙每个个强。您畅好是不寻常,您娘便非干偏向,人前面硬主张。您心中自忖量,亲兄弟别气象,则要您显志强。(二末云)您孩儿是白衣之人,谁想今日奋发也!(正旦唱)

【柳叶儿】他终则是寒门卿相,正青春血气方刚,拥虹霓气吐三千丈。孩儿每休夸强,意休慌,他则是放着你那紫绶金章。

(正旦云)孩儿,今年第三年也,可该作应举去哩。(三末云)着大哥走一遭。(大末云)俺两个都做了官也,你可走一遭去。(三末云)二哥走一遭。(二末云)我已是得了官也,你可走一遭也。(三末云)这么说,母亲走一遭。(正旦云)你看他波(三末云)都不去,我也不去。(大末云)可该你去了!(三末云)怎么直起动我去?小的每!将纸墨笔砚来,写一个帖儿,寄与那今场贡主,说:陈三哥家里忙,把那状元寄将家里来我做。(正旦云)孩儿也,可该你去也。(三末云)我去?也罢,也罢,我走一遭去。母亲,您孩儿应举去也。我有三桩儿气概的言语。(正旦云)可是那三桩儿?(三末云)是掌上观纹、怀中取物、碗里拿带靶儿的蒸饼。则今日辞别了母亲,便索长行。(做拜正旦科)(大末云)兄弟,你怎么不拜俺两个哥哥?(三末云)两个哥哥,我不拜你,我的文章高似你。(正旦云)孩儿也,则要你着志者。(三末云)母亲保重将息,您孩儿得了官便来。(正旦唱)

【尾声】你频频的把旧书来温,款款将新诗讲,不要你夸谈主张。我说的言词有些老混忘。后园中花木芬芳,俺住兰堂,有魏紫姚黄。指着这一种名花做个比方:三哥不要你做第三名衬榜,休教我倚门儿专望。哎,儿也,则要俺那状元红开彻状元堂。(下)(大末云)兄弟,你才说三桩儿显证,怎么是怀中取物、掌中观纹、碗里拿带靶儿蒸饼?(三末云)我如今到那里,见了今场贡主,觑我这任官,如同怀中放着一件东西,舒下手去便取出来,则是个容易。(大末云)怎么是掌上观纹?(三末云)这掌上观纹,如同手掌里纹路儿,把手展开便见,觑那官则是个容易。(大末云)怎么是碗里拿带靶儿蒸饼?(三末云)觑我这任官,如同那碗里放着个带靶儿的蒸饼,我走将去拿起来,一口一了,则是个容易。大哥,你做了官盖多高的门楼?(大末云)丈二高。(三末云)忒低!我做了官盖三丈八寸高。(大末云)忒高了!(三末云)你不知,我若做了官,骑在马上,打着那伞,不下马就往家里去。你做了官要几个马台?(大末云)两个马台。(三末云)少!我做了官,安七十二个马台。(大末云)怎么要偌多?(三末云)但是送我来的人,到门首一个人占一个马台,一齐下马,可不好?你做了官戴甚么?(大末云)乌纱帽。(三末云)我做了官,戴一顶前漏尘羊肝漆一锭墨乌纱帽。你身穿甚么?(大末云)紫罗襕。(三末云)我得了官,穿一领通袖膝澜间色罩青暗花麻布上盖紫罗襕。你腰系甚么?(大末云)通犀带。(三末云)我做了官,系一条羊脂玉茅山石透金犀玛瑙嵌八宝荔枝金带。你脚下穿甚么?(大末云)干皂履。(三末云)我做了官,把我这靴则一丢,则一换。(大末云)换甚么?(三末云)我皮匠家换了头底来。(同下)


第二折

(正旦同大末、二末上,正旦云)老身陈婆婆的便是。今有大哥二哥都做了官也,则有三哥上朝求官应举去了,必然为官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为甚么儿孙每志气高?托赖着祖上阴功厚。一个曾前年登了虎榜,一个便去岁可兀的占了鳌头。俺家里富贵也双修,无福的难消受。俺可便钱财上不枉求,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

【梁州】我爱的是那《孝经》、《论语》得这《孟子》,我喜的是那《毛诗》、《礼记》、《春秋》。后园中有地栽松竹,有书堂书舍,书院书楼。则愿的子孙荣旺,门户清幽。俺家里实丕丕祖上遗留,既为官将他这富贵休愁。您、您、您,则频频的休离了那黄卷青灯,是、是、是,你可便稳拍拍明放着金章和那紫绶。呀、呀、呀,你可便用心机得峥嵘,你可也渐渐的稳情取个肥马轻裘。古人是有以显父母,身荣后,入八位,不生受。想当日常何荐马周,博一个今古名留。(正旦云)大哥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大末云)理会的。(报登科记的上,云)自家报登科记的便是。有陈三哥得了头名状元,陈妈妈家报喜走一遭去。可早来到门首也。有大哥在于门首。大哥支揖哩!(大末云)你是那里来的?(报登科云)有三哥得了头名状元,小人特来报喜。(大末云)你则在这里,我报复母亲知道。母亲,三兄弟得了头名状元也。(正旦云)是谁说来?(大末云)有报登科的在于门首。(正旦云)着他过来。(大末云)理会的。着你过去。(报登科见科,云)报的老母知道,有三哥得了头名状元,小人特来报喜。(正旦云)孩儿,与那报登科的五两银子。(大末云)您孩儿知道。二兄弟,俺得了官时,则与了报登科记的二两银子;三兄弟做了官,与他五两银子。(二末云)大哥,母亲偏向三兄弟也!(大末云)报登科记的,与你五两银子。(报登科云)多谢了,小人回去也。(下)(王拱辰跚马儿领祗候上,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小官王拱辰是也,乃西川绵州人氏。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到帝都阙下,撺过文章卷子,当殿对策,日不移影,应对百篇,文如锦绣,字扫龙蛇,一举状元及第。借宰相头答,夸官三日。张千,摆开头答,慢慢的行。(正旦云)大哥、二哥,咱一同接孩儿去来。(唱)

【红芍药】我这里笑吟吟行下看街楼,和我这儿女每可便相逐。我这里慢腾腾拦住紫骅骝,我将这玉勒来便忙揪。(王拱辰云)兀那婆婆儿靠后,休惊着小官马头!(大末云)三兄弟是好壮志也。(二末云)母亲认的是着?(正旦云)好儿也,不枉了!(唱)可正是男儿得志秋,他在那马儿上倒大来风流。(大末云)你看三兄弟,他见了母亲,可怎生不下马来?(二末云)大哥,敢不是三兄弟么?(正旦云)孩儿,你下马来波!(王拱辰云)这个婆婆儿好要便宜也!(正旦唱)我这里听言罢,教我紧低了头,唬的我魂魄可便悠悠。

(王拱辰云)兀那婆婆儿,你休错认了小官也!(正旦唱)

【菩萨梁州】则被这气堵住咽喉,眉头儿忔皱,身躯儿倒扭。好着我羞答答的不敢抬头,泪汪汪双目再凝眸,孜孜的觑了空低首。(正旦云)敢问那壁状元姓甚名谁?(王拱辰云)今春头名状元,我是王拱辰。(正旦唱)低低的问了牢缄口,闷无语,自僝僽。老身向官人行无去瞅,(正旦云)孩儿每,您说一声儿波,(唱)倒大来惭羞。

(正旦做走科)(二末云)哥哥,看母亲。(正旦云)大哥,既是状元,请下马来。(大末云)理会的。状元请下马来,状元堂上饮了状元酒回去。(王拱辰下马科,云)左右,接了马者(祗候云)理会的。(大末云)适间老母冲撞着状元,是必休怪也。(王拱辰云)适间小官马头前冲撞着那壁状元的老母,是必宽恕咱。(大末云)状元有请!(王拱辰见正旦科,云)适间小官马头前冲撞着老母。是必恕罪也。(正旦云)恰才老身为何错认了那壁状元:老身家中有三个孩儿,都去应举去了;两个孩儿得了状元回来,则有三哥不曾回来。恰才是那报登科记的差报了也。那壁状元是必休怪咱。(王拱辰云)小官不敢。(二末做施礼科,云)适间老母冲撞,休怪。(王拱辰云)不敢。(正旦云)将酒来!(做把盏科)(正旦云)状元饮过这杯酒咱。(王拱辰饮酒科)(正旦云)大哥,你问状元有婚也无婚?(大末云)母亲,有婚呵是怎生?无婚呵是如何?(正里云)有婚呵,着状元在状元堂上吃了状元酒,挂了状元红回去;无婚呵,大哥将你妹子招状元为婿。未知你弟兄每意下如何?(大末云)谨遵母亲之言。(大末见王拱辰科,云)状元,恰才我母亲言语,问状元有婚也无婚?(王拱辰云)有婚是怎生?无婚可是如何?(大末云)若是有婚呵,吃了状元酒,挂了状元红,你便回去;若是无婚呵,小官有一舍妹,招那避状元为婿,意下如何?(王拱辰云)小官无婚,我愿随鞭镫。(大末云)一让一个肯。(正旦云)着状元换衣服去。(王拱辰云)理会的,小官换衣服去。(下)(正旦云)今年状元是王拱辰,知他俺那陈良佐在那里也?(大末云)今年头名状元是王拱辰,不知俺那三兄弟在那里也?(三末上,云)我劝这世上人,休把这口忒谝过了。我到的帝都阙下,今场贡主见了:"陈三哥你来了,不必看你文章,起动写四个字,是'天下太平'。"我拿起笔来,写了个'天'字,写那'下'字我忘了一点,做了个拐字,无三拐,无两拐,则一拐就把我拐出来了,做了第三名探花郎,绿袍槐简,花插幞头。去时夸了大口,今日得了探花郎,我怎生家中见母亲和两个哥哥?则待我两个哥哥不在门前,我走进房里去,随他嚷闹去,我一世也不出来。可早来到门首也。(做看科,云)你看我那苦命么!肯分的大哥在门首。大哥,你兄弟来了也。(大末云)呀、呀、呀,兄弟来了,你得了甚么官?(三末云)我得了探花郎。(大末云)你原来得了个探花郎,我对母亲说去。(见正旦科,云)母亲,三兄弟得了个探花郎来了也。(正旦云)他不过来
,敢教我接待他去那!(大末云)理会的。(见三末科,云)三兄弟,母亲的言语,说你不过去,待着母亲来接你那!(三末云)哥也,那得个母亲倒接儿子?我过去。娘打我时,两个哥哥功一劝。(大末云)兄弟,我知道也。(三末见正旦拜科,云)母亲,你孩儿得了官也,有一拜。(正旦云)兀那厮!你休拜,你得了甚么官?(三末云)得了探花郎。(正旦云)甚么官?(三末云)探花郎。(正旦云)则不你说,兀的又有人来说哩!(三末云)在那里?(正旦做打科,唱)

【牧羊关】你刚好合着眼无人处串,谁着你腆着脸去街上走?气的我浑身上冷汗浇流!(正旦云)你将着的是甚么?(三末云)是槐木简。(正旦唱)我将这槐木简来掂拆,绿罗襕着手揪。问甚么红漆通鞓带,花插皂幞头!我使柱杖蒙头打,呸!我看你便羞也那是不害羞!

(三末云)翰林都索入编修。(正旦云)噪声!(唱)

【贺新郎】你道是翰林都索入编修,我情知你个探花郎的名声,(正旦云)你觑波,(唱)你怎知俺状元除授?弟兄里则为你年幼,你身上我偏心儿索是有,我几曾道是散袒悠悠?(正旦云)师父多教孩儿几遍。(唱)我去那师父行陪了些下情,则要你工课上念得滑熟;我甘不的这厮看文书一夜到三更后!(三末云)母亲,你打我,则是疼你那学课钱哩!(正旦唱)且休说你使了我学课钱,哎,贼也,你熬了多少家点灯油!

(三末云)母亲,您孩儿虽然不得状元,亦不曾惹得街上人骂娘。(正旦云)怎么骂我?(三末云)俺大哥头一年做了官,摆着头答街上过来,老的每道:"这个是谁?""是陈妈妈家大的孩儿。""嗨!鸦窝里出凤凰。"(大末云)这个是好言语。(三末云)甚么好言语?娘倒是黑老鸦,你到是凤凰!第二年二哥也做了官,又骂的娘不好;摆着头答,街上人道:"这个是谁?""是陈妈妈第二个孩儿。";"嗨、嗨、嗨,粪堆上长出灵芝草。"(二末云)这个是好言语。(三末云)噤声!娘倒是粪堆,你倒是灵芝草!您孩儿虽然做了探花郎,不曾连累着娘。我打街上过来,老的每道:"这个是谁?""是陈妈妈的第三个孩儿。"众人道:"嗨、嗨、嗨,好爷好娘养下这个傻弟子孩儿。"(正旦做唤棒子科,云)将棒子来!(唱)

【絮虾蟆】我可也不和你强枉料口,我年纪大也惭羞。打这厮父母教训不瞅,做的个苗而不秀、则好深村放牛,伴着庄家学究。记的那个日头,状元一身承受;去时说了大口,临行相别时候,说的来花甜蜜就。无语低头,嘴卢都的恰便似跌了弹的斑鸠。(三末云)母亲,一品至九品,都是国家臣子。(正旦云)噤声!(唱)休那里一口里巧舌头,便有那一千笔画不成描不就。我和你难相见,枉厮守。休、休!快离了我眼底,休在我这边头!

(正旦云)从今以后,将陈良佐两口赶出门去,再也休上我门来!(大末做跪科,云)母亲,看你孩儿的面皮,留下三兄弟两口儿在家,可也好也!(正旦唱)

【尾声】大哥哥,枉可惜了你喷珠噀玉谈天口。(二末做跪科,云)母亲,看你孩儿的面皮,留下三兄弟两口儿在家住,可也好也!(正旦唱)二哥哥,枉展污了你折桂攀蟾的钓鳌手。大哥哥枉受,二哥哥且落后。陈良佐自今后,你行处行,走处走;千自在,百自由,我和你个探花郎不记甚冤仇。(三末云)母亲吃一钟喜酒。(正旦云)抬了者!(唱)我可也消不的"状元"这个及第酒!(下)

(大末云)看母亲,看母亲!呸!三兄弟你羞么?你去时节夸尽大言,回来则得个探花郎,甚是惶恐。你不说"掌上观纹"?(三末云)手上生疮不见了。(大末云)"怀中取物"?(三末云)衣服破把来掉了。(大末云)"碗里拿带靶儿蒸饼"?(三末云)不知那个馋弟子孩儿,偷了我的吃了。(大末云)你既为孔子门徒,何出此言?俺家素非白屋,祖代簪缨,乃陈平之后;你今日得了个探花郎,岂不汗颜?为人者要齐家治国,修身正心;人心不正,做事不能成矣。人以德行为先: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你这等人,和你说出甚么来!我和你同胞共乳一爷娘,幼小攻书在学堂。受尽寒窗十载苦,龙门一跳见君王。你去时人前夸大口,还家只得探花郎。凤凰飞在梧桐树,呸!自有傍人话短长。(下)(三末云)大哥数落了我这一会。(二末云)呸!三兄弟你羞么?(三末云)哥也,怎的?(二末云)你去时节夸尽大言,回来得个探花郎,岂不汗颜?俺家素非白屋,累代簪缨,汉陈平之玄孙,祖宗拜秦国公之职;为子者,当以腰金衣紫。俺二人皆第状元,惟你不第者,何也?为子才轻德薄也。我和你说出甚么来!未应举志气凌云,但开口傍若无人。卖弄你诗才过李白杜甫,舌辩似张仪苏秦。大哥如泥中草芥,二兄长似陌上轻尘。孔子居于乡堂,见长幼礼法恂恂。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发言时舒眉展眼,你今日薄落了缩项潜身。俺状元郎夸谈宗祖,呸!谁似你个探花郎,羞答答的辱没家门!(下)(王拱辰上,云)呸!你羞么?(三末云)你是谁?(王拱辰云)我是门下娇客,妹婿王拱辰,今春头名状元。(三末云)你是王拱辰,我把你个馋弟子孩儿!这带靶儿的蒸饼你吃了我的!(王拱辰云)适间小官听的大舅二舅所言,说三舅去时节夸尽大言,回来得了个探花郎,岂不汗颜?为人者可以治国齐家,修身正心;人心不正,作事不能成矣。《中庸》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乎节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云:"君子不重则不威。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俗言有几句比并,尊舅岂不闻:草虫食草,岂知重味之甘?蚯蚓啼洼,不解汪洋之海。瓮生蠓蚁,岂知化外清风?萤火虽明,不解蟾光之照。树高而曲,不如短而直;水深而浊,不如浅而清。蜂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裕民润国。但凡为人三思,然后再思可矣。你空长堂堂七尺躯,胸中志气半星无。绿袍
槐简归故里,呸!枉做男儿大丈夫!(下)(祗候云)呸!(三末打科,云)你也待怎的?(同下)


第三折

(正旦同大末、二末、王拱辰领杂当上)(正旦云)老身陈婆婆是也。今日是老身生辰贱降的日子,孩儿每也!(大末云)有。(正旦云)状元堂上安排下筵席者。若有陈良佐两口儿来时,休着他过来。将酒来!(大末云)理会的。(正旦唱)

【中吕】【粉蝶儿】人都说孟母三移,今日个陈婆婆更增十倍,教儿孙读孔圣文籍。他将那《孝经》来读,《论》、《孟》讲,后习《诗》、《书》、《礼记》。幼小温习,一个个孝当竭力。

【醉春风】一个那陈良臾,他可便占了鳌头,则俺这陈良资夺了第一;新招来的女婿,他又是状元郎,俺一家儿倒大来喜、喜!则要你郎舅每峥嵘,弟兄每荣显,托赖着祖宗福力。

(二末执壶科)(大末递酒科,云)母亲满饮一杯!(正旦做饮酒科,云)俺慢慢的饮酒,看有甚么人来。(三末同旦儿上)(三末云)今日是母亲生日,我无甚么礼物,和媳妇儿拜母亲两拜,也是我孝顺的心肠。可早来到门首也。大哥,和母亲说一声,道我在这门首哩。(大末云)兄弟,你则在门首,我报复母亲去。(大末做见正旦科,云)母亲,有三兄弟两口儿在于门首。(正旦云)休着那厮过来!(大末同二末、王拱辰告科)(大末云)母亲,看您孩儿面皮,着三兄弟两口儿过来,与母亲递一杯酒,也是他为子之道也。(正旦云)看着您众人的面皮,着那厮过来。休闲着他,着他烧火剥葱,都是他。依的,便教他过来;依不的,便着他回去。(大末云)理会的。三兄弟,母亲的言语:着你过去烧火剥葱,扫田刮地,抬桌搬汤。你依的,便过去;你依不的,休着过去哩!(三末云)母亲怕闲了我。(三末同三旦做见科)(三末云)母亲,您孩儿和媳妇没有手帕,拜母亲几拜。(正旦云)兀那厮!你休拜,谁教你与我做生日来?(三末云)我来拜母亲几拜,也是为子之孝道也。(正旦云)兀那厮!你见么?(三末云)您孩儿见甚么那?(正旦唱)

【红绣鞋】俺这里都是些紫绶金章官位,那里发付你个绿袍槐简的钟馗?哎!你一个探花郎,又比俺这状元低;俺这里笑吟吟的行酒令,稳拍拍的做着筵席,(云)你说波。(唱)可不道那埚儿发付你?(云)大哥,咱行一个酒令,一人要四句气概的诗,押着那"状元郎"三个字;有那"状元郎"的便饮酒,无那"状元郎"的罚凉水。教那厮把盏!先从大哥来把了盏,便问道:"吃酒的是谁?把盏的是谁?各自称呼着那官位者。吃了酒,着那厮拜!先从大哥来。(三末云)我理会的。(做递酒科,云)先从母亲来。(正旦云)先从大哥来。(三末递酒与大末科)(大末云)母亲,你孩儿吟诗也。诗曰:当今天子重贤良,四海无事罢刀枪。紫袍象简朝金阙,圣人敕赐状元郎。(三末云)住者!白马红缨麾盖下,紫袍金带气昂昂。月中失却攀蟾手,高枝留与状元郎。(大末做吃酒科,云)问将来!(三末云)吃酒的是谁?(大末云)是状元郎。我问你:把盏的是谁?(三末云)把盏的我是杨六郎。(三末做拜科)(做递酒与二末科)(二末云)母亲,您孩儿吟诗也。诗曰:一天星斗焕文章,战退群儒独占场。龙虎榜上标名姓,头名显我状元郎。(三末云)住者!时乖运蹇赴科场,命福高低不可量。八韵赋成及第本,今春必夺状元郎、(二末做吃酒科,云)问将来!(三末云)吃酒的是谁?(二末云)是状元郎。我问你,把盏的是谁?(三末云)我是酥麻糖。(做拜科)(递酒与王洪辰科)(王拱辰云)母亲、大舅、二舅,我吟诗也。诗曰:淋漓御酒污罗裳,宴罢琼林出未央。醉里忽闻人语闹,马头高喝状元郎。(三末云)住者!笔头刷刷三千字,胸次盘盘七步章。休笑绿袍官职小,才高压尽状元郎。(王拱辰饮酒科,云)问将来!(三末云)吃酒的是谁?(王洪辰云)是状元郎。那把盏的是谁?(三末云)把盏的是耍三郎。(做拜科)(与三旦递酒科)(三旦云)母亲,您媳妇吟诗也。诗曰:佳人贞烈守闺房,则为男儿不气长。国家若是开女选,今春必夺状元郎!(三末云)住者!磨穿铁砚汝非强,只可描鸾守绣房。燕鹊岂知雕鄂志,红裙休矢状元郎!(旦儿饮酒科,云)问将来!(三末云)吃酒的是谁?(旦儿云)我是状元郎。把盏的是谁;(三末云)把盏的是你的郎。(与正旦递酒科)(正旦云)这厮他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犹带旧风霜。绿抱槐简消不得,对人犹说状元郎。(三末云)住者!拜别请亲赴选场,绿袍羞见老尊堂。擎台执盏厅前跪,则这红尘埋没了状元郎。(正旦云)诗曰:黄金不惜焕文章,教子须教入庙堂。自古?
陀弈严啾龋フ庾丛尚菪Π程交ɡ桑。ㄈ┰疲┳≌撸∧庑┞砼=篑辗嗤燎剑艺夂K绾巫哦妨浚∧阏饴┩愣继蚝纹蚕伦丛桑堪铡铡眨盖撞槐厝饲靶呶摇D⒍ヌ炝⒌兀叱荽ⅲ郯裁迹任凶哟笳煞颍坏梦伲拍盖赘绺缧呷瑁≡蚪袢蘸萌粘剑潜鹆四盖祝偃ド铣蠊儆偃ァN胰舨坏霉伲胰ツ巧钌较鞣⑽啦患盖字妫晃胰粑伲辉谒酥隆D憧次掖蛞宦衷砀欠赏飞希诹叫兄煲铝新砬埃患讶伺醣郏呈壳姹蕖N移锢癫渴汤勺侣恚韬擦衷貉康敝比耍晃掖钟疲髁叫涮煜悖勘摁寥叽悍纾坌淙前胩肚锼涣浇质伺辈较屏保芯用窬〗怨笆郑宦砬案吆茸丛矗锵憬窒糖站础4蟾绽匆蝗蔗酷桑抑弊疟ù鹆耸晷量唷K地5淖錾酰≌庖蝗ィ硪惶砻趴咀判刂泄谑啦拧P莸拦鹬δ雅收郏盖追判模翊汉驮卤Ы础#ㄏ拢ù竽┰疲┠盖祝值苷庖蝗ィ厝晃僖病#ㄕ┰疲┖⒍チ艘病#ǔ?

【醉高歌】我可也不和你畅叫扬疾,谁共你磕牙料嘴!我则是倚门儿专等报登科记,知他俺那状元郎在那云里也那是雾里?

(报登科记的上,云)自家报登科记的。有陈婆婆第三个孩儿,得了今春头名状元,我报登科记走一遭去。可早来到门首也。(做见大末科,云)大官人,三官人得了今春头名状元,小人特来报喜。(大末云)你则在这里,我报复母亲去。(见科,云)母亲,三兄弟得了今春头名状元也,有报登科记的在门前。(正旦云)与他十两银子。(大末云)理会的。与你十两银子。(报登科云)谢了官人!小人回去也。(下)(三末跚马儿领祗候上)(祗候云)小心下路。(三末云)要做状元有甚么难处!下头穿了衣服,便是状元。今日得了头名状元,摆开头答,慢慢的行。(正旦云)大哥、二哥、女婿,咱都去接待孩儿去来。(大末云)俺跟着母亲接兄弟去来。(正旦唱)

【普天乐】圪蹬蹬的马儿骑,急飐飐的三檐伞低;我这里忙呼左右:疾快收拾!(三末云)祗候人,接了马者!(祗候云)牢坠镫。(三末云)母亲来了也!(正旦唱)他见我便慌下马。(三末云)祗候人摆开者!(三末做躬身立住科)(正旦唱)他那里躬身立。(三末云)母亲,您孩儿得了官也,就这里拜母亲几拜。(做拜科)(正旦唱)我见他展脚舒腰忙施礼。(做哭科,唱)险些儿俺子母每分离!(三末云)若不是母亲严教,岂得今日为官?(正旦云)你为官呵,(唱)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仗。哎,儿也,你胜强如兀那老莱子哎斑衣。

(三末做过来科,云)大哥、二哥,我不拜你,我的文章高似你。母亲,您孩儿往西产绵州过,那里父老送与我一段孩儿锦,将来与母亲做衣服穿。(正旦云)大哥,将的去估价行里,看值多少钱钞?(大末云)估价值多少?母亲,价值千贯。(正旦云)辱子!未曾为官,可早先受民财,躺着,须当痛决!(大末云)兄弟。为你受了孩儿锦,母亲着你躺着,要打你哩!(三末云)母亲要打我,番番不曾静扮。(正旦做打科)(大末云)母亲打的金鱼坠地也!(杂当做打报科,云)有寇莱公大人有请。(正旦云)不妨事,我见大人,自有说的话。(大末云)下次小的每,与我备马者!(正旦云)孩儿休备马,辆起兜轿,着四个孩儿抬着老身,我亲见大人去来。(唱)

【啄木鱼煞】咱人这青春有限不再来,金榜无名誓不归,得志也休把升迁看的容易。古人诗内,则你那文高休笑状元低。(同众下)


第四折

(外扮寇莱公领从人上)(寇莱公云)三千礼乐唐虞治,万卷诗书孔孟传。老夫寇莱公是也。奉圣人的命,开放举场。今有头名状元是陈良佐,问其缘故,乃汉陈平之后。他父曾为前朝相国,早年弃世。有母亲冯氏大贤,治家有法,教子有方。因陈良佐受西川孩儿锦一事,他母亲打的他金鱼坠地。圣人已知,着我加官赐赏。审问详细,着人请贤母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大末、二末、三末、王拱辰抬正旦上)(三末云)有香钱布施些儿!(正旦云)俺见大人去来。(唱)

【双调】【新水令】虽不曾坐香车乘宝马袅丝鞭,我在这轿儿上倒大来稳便。前后何曾侧,左右不曾偏。显得您等辈齐肩,将名姓注翰林院。(云)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从人报科,云)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寇莱公云)道有请。(从人云)有请!(正旦做见官人科)(寇莱公云)贤母,老夫奉圣人的命,为您一家儿母贤子孝,训子有纲纪之威权,居家有冰霜之直政,着老夫审问其详。谁想贤母着四个状元抬着兜轿,敢于理不可么?(正旦云)大人可怜见!休说四个孩儿抬着老身;我昔日曾闻荷担僧,一头担母一头经,经向前来背却母,母向前来背却经,不免把担横担定;感得园林两处分,后来证果为罗汉,尚兀自报答不的爷娘养育恩。(唱)

【水仙子】学的他那有仁有义孝连天,使了我那无岸无边学课钱;甘心儿抬的我亲朝见,尚兀自我身躯儿有些困倦。把不住眼晕头旋,不觉的抬着兜轿,虽不曾跨着骏马宛,尚兀自报答不的我哺乳三年!(寇莱公云)贤母为陈良佐升迁官位,贪图财利,接受蜀锦,有犯王条,则合着有司定罪,你怎生自己责罚,打的金鱼坠地那?(正里云)大人不知,此于未曾治国,先受民财,辱没先祖,依法教训咱!(唱)

【沽美酒】着他每按月家请着俸钱,谁着他无明夜攒家缘?俺家里祖上为官累受宣,我则怕枉教人作念,俺一家儿得安然。

(寇莱公云)贤母,三状元受财一事,未审其详也。(正旦唱)

【太平令】他将那孩儿锦亲身托献,这的是苦百姓赤手空拳。我依家法亲责当面,我着他免受那官司刑宪。与了俺俸钱骤迁,圣恩可便可怜,博一个万万古名扬谈羡。

(寇莱公云)老夫尽知也。您一家儿望阙跪者,听我加官赐赏!我亲奉着当今圣旨,便天下采访贤士。只因你母贤子孝,着老夫名传宣赐:陈婆婆贤德夫人,陈良资翰林承旨。陈良叟国子祭酒,陈良佐太常博士。王拱辰博学广文,加你为参知政事。一个个列鼎重裀,一个个腰金衣紫。今日个待漏院赐赏封官,庆贺这状元堂陈母教子。

题目待漏院招贤纳士

正名状元堂陈母教子

赏析

【双调】蟾宫曲

刘秉忠刘秉忠 〔元代〕

盼和风春雨如膏,花发南枝,北岸冰销。夭桃似火,杨柳如烟,穰穰桑条。初出谷黄莺弄巧,乍衔泥燕子寻巢。宴赏东郊,杜甫游春,散诞逍遥。

炎天地热如烧,散发披襟,纨扇轻摇。积雪敲冰,沉李浮瓜,不用百尺楼高。避暑凉亭静扫,树阴稠绿波池沼。流水溪桥,右军观鹅,散诞逍遥。

梧桐一叶初凋,菊绽东篱,佳节登高。金风飒飒,寒雁呀呀,促织叨叨。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

朔风瑞雪飘飘,暖阁红炉,酒泛羊羔。如飞柳絮,似舞胡蝶,乱剪鹅毛。银砌就楼台殿阁,粉妆成野外荒郊。冬景寂寥,浩然踏雪,散诞逍遥。

赏析 注释 译文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徐再思徐再思 〔元代〕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赏析

蝶恋花·北斗秋横云髻影

吴文英吴文英 〔宋代〕

北斗秋横云髻影。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一曲游仙闻玉声。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睡重不知残酒醒。红帘几度啼鸦暝。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顾太清顾太清 〔清代〕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秋瑾秋瑾 〔近现代〕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赏析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陈亮陈亮 〔宋代〕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