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争臣论

韩愈 韩愈〔唐代〕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有人在我这里问谏议大夫阳城:“他可以算是有道之士吗?他学问渊博见识广博,不用求教于人。按古人的道理行事,居住在晋地的偏远之处。晋地的百姓受到他德行的熏陶因此有几千人善良。有大臣听说了便举荐他,天子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人们都认为很光彩,阳子并没有喜色。待在这个位置上五年了,看他的德行如同还是在野一样。他岂是因富贵而偏移心志的人啊!”
  韩愈我回答他道:“这就是《易经》的柔顺的恒卦所说的长久不变它的德操对男人是坏事啊。怎么能算得上是有道之士哦?在《易经·蛊》的上九卦中说:‘不侍奉王侯,使自己的情操高尚’。《蹇》的六二卦就说:‘国家的臣子处境艰险,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和君主啊。’这也是因为在不同的时段境况,而所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同。象《蛊》的上九卦,处在无所作为的境地,却要致力于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尚事业;象《蹇》的六二卦,处在国家臣子的位子,却将不理国事作为高尚的心志,那么冒进的祸患就会产生,对为官不作为的现象的讽刺就会很多。这样的样板可不能作为标准,而且其过错的遗害终久难以消除的。如今阳先生在职不算不久了,了解天下的得失不可能不熟悉了,天子待他不可谓不是厚爱有加了,而他却未曾有一句涉及朝政的话,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的人看待秦国人的胖瘦,轻飘飘在他的心里没有一点喜忧的感受。问他的官职,就说是谏议大夫;问他的俸禄,就说:‘下大夫级别的薪俸’;问他的职责,就说:‘我不知道啊’。有道之士,原本是这样的吗?而且我还听说:有官职的人,不称其职就离开;有进言责任的人,进言而无作用就离开。今天的阳先生认为他自己进言了吗?该进言而不言语,与不用他的进言而不离开,没有一样是值得肯定的。阳先生是为了俸禄而出仕吧?古人有话说:‘为官不是因为贫穷,而有的时候又是因为贫穷’,说的就是为了俸禄的官员。这种官员应当辞去尊贵的官职而呆在卑下的地位,离开富有处身贫穷,象那些守关打更的人一样就行了。孔子曾经做粮仓主管,曾经做六畜主管,都不敢耽误他的职守,必定说:‘统计停当了才算完啊’,必定说:‘牛羊生长好了才行啊’。象阳先生的俸禄,不是卑下和贫穷,这是非常明显的,却如此作为,他这样可以吗?”
  有的人说:“不,不是这样的。阳先生不讽谏皇帝的原因,是作为臣子不做揭示他的君主的过错来得到名望的行为,所以虽然有谏有议论,让人不得而知啊。《书经》说:‘你有好谋划好的策略,就进到里面告诉你的君主,你在外面夸奖君主,说:‘这么好的谋划这么好的策略,只有我的君主的德行才想得出来。’阳先生的用心,也和这是一样的。”
  韩愈我回应道:“如果阳先生的用心是这样,更让我迷惑的了。进去讽谏君主,出来不让人知道的臣子,是大臣宰相的事情,不是阳先生适合做的事。阳先生本来以百姓的身份隐居在蒿草棚之下,皇上奖赏他的行为适宜,提拔他到这个职位。官职以谏作为名称,完全应该有行动来尽他的职守,让全国各地和后代知道朝廷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直言的臣子,天子有不误赏、顺遂地听从讽谏的美德。那些山林隐居的人士,听了便羡慕他,绑好衣带扎起头发打扮整齐,愿意来到朝廷申述他们的见解,致使我们的皇帝成为尧舜一样的贤帝,英明名声流芳万古。如同《书经》所说的,那么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阳先生所适合去做的。而阳先生的用心是要让君主讨厌听到自己的过错吧?是促使这种现象的发生啊。”
  有的人说:“阳先生的不求闻名而人们宣扬他,不求被任用而君主任用他,是不得已而起来的。他坚守他的原则不变,为什么您责备他这么严厉呢?”
  韩愈我说:“自古圣人贤士都没有有求于闻名、被任用。为当时的不平而忧患、为民众不得治理而忧患,按照他们的原则,是不敢独善其身,而一定要普救天下啊;勤劳不懈,到死才算结束。所以禹过家门不入,孔子来不及把座席坐暖又继续赶路游说列国,而墨子家烟囱都熏不黑长年累月奔波在外。这两为圣人一位贤士,岂会不知道自己的安逸是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寄托的责任同情百姓的困苦啊。上天授予某人贤能的才能,难道是使他自己优于旁人就完了吗?其实是要用他们补救这个世上的不足之处啊。耳目在身上的作用,耳朵是用来听而眼睛是用来看,听清楚那些是非,看清楚那些险和易,然后身体才得安宁啊。圣贤的人,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耳目啊;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是圣贤的身体啊。而阳先生如果不贤能,就要受贤能的人役使来效力他的上级啊。如果他真的贤能,就本该敬畏天命而为人们的困苦忧愁,怎能好整以暇地自得安逸呢?”
  有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喜欢强加于人,而且不揭发别人的阴私指责别人的过失来表现自己的直率。象先生这样的言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不是损伤自己的德行而且浪费唇舌吗?喜欢和盘托出揭示别人的过错,国武子之所以在齐国被杀,先生也听说了吧?”
  韩愈我说:“君子处在他的职位上,就想的是为他的职责而死;没有得到职位,就要想着说好他的言论来阐明他的道理。我是要阐明道理,不是来表现自己的直率而强加于人。而且国武子不能亲近获得善人的理解,只是喜欢在内乱的国家说出所有的言论,所以被杀。古书上说:‘只有善良的人能够接受所有的言论。’是说他们听了能够改正缺点。您告诉我说:‘阳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有道之士。’现在虽然不能达到自己所认为的高度,阳先生难道不是一个善人吗?”

译文二
  有人问我:谏议大夫阳城,可以算做有道德的士人吗?他学识渊博,广见多闻,又不希望人们知道他的名声。他履行古人的道德准则,住在晋地的边境。晋地边境的人受到他的道德熏陶而修行善良的有几千人之众。大臣听说后就推荐他,皇帝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人们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而阳先生却没有欣喜的表情。他担任这个职务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与隐居在野时一样,他哪里会因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心志呢?
  我回答说:这就是《易经》里所说的,长期保持着一种德操而不能因事制宜,这对士大夫来说是有危害的。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易经·蛊卦》的“上九”中说:“不愿侍奉王侯,只求自己的节操高尚。”《易经·蹇卦》的“六二”爻辞中又这么说:“做臣子的不避艰难去直言进谏尽忠于君主,是由于他不顾自身的缘故。”那不就是因为所处的时间场合不一样,所实践的准则也不同吗?就像《蛊卦》的“上九”爻说的那样,处于没被任用的地位,却去表示奋不顾身的节操;再如《蹇卦》的“六二”爻说的,处在君王之臣的职位,却把不侍奉王侯的节操当作高尚,那么冒求仕进的祸患便会产生,玩忽职守的指责也会兴起。此种志向不当效法,而且最后将不可避免地获得罪过啊。现在阳先生担任职位的时间,不能算是不长久了;了解国家的政治措施的正确与失误,不能算是不熟悉了;皇帝对待他,不能说不重视。然而他未曾说过一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话。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人看秦国人的胖瘦一样毫不在意,他心中没有喜悦和忧愁的波动。问他担任什么官职,就说是谏议大夫啊;问他有多少俸禄,就说是下大夫的品级啊;问他朝政情况,就回答说我不知道。有道德的人,原来是这样的吗?况且我听说:有官位职守的人,不能称职就该离去;有进言任务的人,不能提出有益的意见就辞去。现在阳先生认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批评没有呢?能够提出批评而不提,和不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批评而不离去,这两种态度没有一种是对的啊。阳先生是为了俸禄而做官的吗?古人说过:“做官不是因为家贫,但有时是因为贫困的。”指的是那些为俸禄而做官的人。应该辞去高位而担任低下的职务,放弃富贵而安于贫贱生活,当个守门、巡夜之类的差使就可以了。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吏,又曾做过管理畜牧的贱职,也不敢旷废他的职守,总是说“一定做到会计准确无误才算完成任务”,总是说“牛羊顺利成长才行”。像阳先生的品级俸禄,不算低下和微薄,那是明明白白的了,可是他的行事却是这个样子,难道可以吗?
  有人说:不,不是这样的。阳先生是憎恶诽谤皇上的人,厌恶那些作为臣下却通过公开揭发他的君主的过失而出名的人。所以,他虽然向皇帝提了意见和建议,却不让别人知道。《尚书》中说:“你有好的计策和谋略,就去告诉你的君主,你到外面就和大家说:这个计策智谋是我们君主出的。”阳先生的用意也是像这样的。韩愈回答说:假如阳先生的用心是这样的,那他可谓更糊涂了。进去为君主献策,出来又不使别人知道,这是大臣宰相的做法,不是阳先生所应该做的啊。那阳先生,本来以平民身份,隐居在草野之间,皇上赏识他的品行道义,提拔他担任这个职位,官为谏议大夫,他实在应该做出成绩来,奉行自己的职守,使全国各地和子孙后代知道朝廷有直言不讳、刚正不屈的臣子,君主有不滥赏和从谏如流的美名。这就可能使山野间的隐士听到了而对此产生羡慕之心,束好腰带,挽起发髻,愿意进身到宫门之下陈述他们的言论,使我们的君主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使他们伟大的名声流传千古。像《尚书》所说的,那是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阳先生所应该做的啊。况且阳先生的想法,将会使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吧?这就是在这方面启发君主啊。
  有人说:阳先生不求出名而别人都知道他,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来做官,保持着一贯的操行准则而不改变,为什么您对他责备得如此苛刻呢?韩愈说: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由于追求名望而被任用的,他们怜悯自己所处的时代动荡,民生不安定,有了道德和学问之后,不敢独善其身,一定要经世致用,普济天下。勤恳努力,终身不懈,到死才罢休。所以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所住之处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而且怜悯人民的穷困啊。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耳目对人来说,耳管听,眼管看,听清是非,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圣人贤人,是世人的耳目;世人,是圣贤的身体。再说阳先生要不是贤人,那就应该被贤人所遣使来侍奉他的君主;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而怜悯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
  有人说:我听说君子不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并且憎恶那种把攻击别人当做正直的人。像您的议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了,未免有点损害道德并且浪费口舌了吧?喜欢直言不讳地揭发别人的过失,这就是国武子在齐国被杀害的原因啊,您大概也听说过吧?韩愈说:君子有官位,就应有以身殉职的思想准备。未得到官位,就考虑修饰文辞来阐明他掌握的道理。我是要阐明道理,并不是自以为正直而强迫人家接受自己不要的东西。况且国武子是因为未遇到善良的人,又喜欢在乱国直言不讳,所以被杀。《国语》上说:“只有善人才能够无保留地接受批评。”这就是说他听到别人规劝后能改正自己的过失。您告诉我说:“阳先生可以算是有道德的人。”阳先生虽然现在未能达到,难道他将来也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注释
①谏议大夫:官名,执掌议论政事,对皇帝进行规劝。阳城(736—805):原隐居中条山(今山西南部),788年(贞元四年),唐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旧唐书·阳城传》载,阳城就任谏议大夫之后,其他谏官纷纷论事,细碎的问题都上达到皇帝那里。阳城则与二弟及客人日夜痛饮,人们猜不着他的意图。及贞元十一年。德宗听信谗言,要处分贤相陆贽,任命奸佞裴贤龄为相,阳城拼死极谏,使事态有所改变,他则受到贬谪。
②晋:周时古国名,辖境在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鄙:边境。
③熏:熏陶,影响。
④大臣:指李泌。《顺宗实录》载,德宗贞元三年六月,李泌为相,次年举阳城为谏议大夫。
⑤阳子:即阳城。
⑥本句引文见《易》的《恒》卦:“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意思是说,永远保持一种行为的准则,对妇人来说是好事,对男子来说并不是好事。据封建礼义,妇人应该从一夫而终身,而男子应该因事制宜,有应变能力,不可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析

  《争臣论》针对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谏官却不问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现,用问答的形式,对阳城的为人和行事进行直截了当的批评,指出为官者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官职,忠于职守,不能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由于文章有的放矢,确实也使阳城改变了自己的作风,此乃后话。《争臣论》又作《诤臣论》。

  《争臣论》在写法上采取问答的形式。首先由对方发问,提出阳城是“有道之士”的看法,并且阐述其理由。尽管是发问,实际上是希望得到韩愈的认可。这就迫使韩愈不能不就什么是“有道之士”,什么是“争臣”作一番论证。这第一轮辩论之后,对方其实已经势屈。势屈而不服,只有用狡辩的方式来应战了。认为阳城不是不谏议,而是不愿让君主负恶名,所以他虽有谏诤而外人不知。这个狡辩应该说是很难反驳的,因为在古代君主是神圣的,臣子确有不愿让君担恶名而匿其谏诤之迹,所谓朝回焚谏草,是为世俗传为美谈。论者企图以此而使韩愈语塞。但韩愈禀承的是原始儒家的政治原则,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君主看得那样神圣。谏官之设,其前提就是君主会犯错误,所以作为谏官而隐瞒君主犯错误的事实,久而久之,就会使君主真以为自己是永远英明正确的。这种行为,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阳城如果真像论者所说的那样,难道他是为了有意地让君主养成“恶闻其过”的危险习惯吗?第二轮辩论后,胜负已成定局。但对方仍然可笑地负隅顽抗,甚至到最后提出了与开始的观点完全相矛盾的理由,企图让韩愈最后收回对阳城的批评,但这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失去道义的立场。全文的整个论辩设计,确实颇为精彩。

  历史的事实是,阳城在后来陆贽遭贬官时曾经力谏,这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谏官。但他一开始任谏官五年不言事,确是不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争臣论》针对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谏官却不问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现,用问答的形式,对阳城的为人和行事进行直截了当的批评,指出为官者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官职。由于文章有的放矢,确实也使阳城改变了自己的作风,此乃后话。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争臣论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赏析

吴克明广文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彼茁江汉姿,当春风露足。
美芹或以献,深愧野人腹。
君诗穷草木,命骚可奴仆。
更怜无俗韵,爱竹不爱肉。
渠侬如石鼎,正作蛟龙缩。
欲烹无鱼来,苍蝇声绕屋。
赏析 注释 译文

终身误

曹雪芹曹雪芹 〔清代〕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赏析

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乔吉乔吉 〔元代〕

楔子

(冲末扮张太守引净张千上,诗云)昔年白屋一寒儒,今日黄堂驷马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小官姓张,名纺,字尚之。自中甲科以来,累蒙圣恩,除授豫章太守。自幼与杜牧之为八拜交。今牧之官为翰林侍读,有公干至豫章,将欲起程回京,不免安排果桌,与他饯行。小官近日梨园中讨得一个歌妓,年方一十三岁,善能吹弹歌舞,名曰好好。我数次与他算命,道他有夫人之分,末审他姻缘在於何处?今日饯别牧之,就叫好好出来劝酒者。好好何在?(旦扮张好好上,云)相公叫我,不知又请甚么客,须到前厅见来。(见科,云)相公唤我,有何使用?(张太守云)今日与牧之饯行,你就席间歌舞一回,与他劝酒。(旦云)谨领尊命。(张太守云)张千,门首觑着,杜翰林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扮杜牧之上,云)小生姓杜,名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太和间举贤良方正,累官至翰林侍读之职,因公干至豫章。此处太守张尚之,自幼与小生交善,今日在私宅设酒,与小生饯送,令人来请,须索走一遭去。左右,报复去,道杜某来了也。(张千做报,见科)(正末云)小生薄德,敢劳太守张筵也。(张太守云)蔬食薄味,不堪献敬,聊引饯意耳。左右,将酒过来,学士满饮一杯。(正末云)大守请。(张太守云)学士,自古道:筵前无乐,不成欢乐。今舍下有一女,年方一十三岁,名日好好,善能歌舞,着他出来歌舞一回,与学士送酒咱。(正末云)深蒙厚意,感谢,感谢。(张太守云)好好,你歌舞一回,伏侍相公咱。(旦歌舞科)(正末云)小官无甚奇物,瑞文锦一段,犀角梳一副,权表微诚。有诗一首。(诗云)汝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娇媚鹧鸪儿,妖娆鸾凤雏。舞态出花坞,歌声上云衢,赠之天马锦,堪赋水犀梳。(张太守云)好好,谢了相公者。(旦拜科,云)多谢厚赐。(正末云)多有打搅,小生不敢久留,就此告辞长行去也。(唱)

【仙吕】【赏花时】唱一曲金缕悠扬云谩行,舞一回彩袖轻盈花弄影,今日个饯送在短长亭。对着这江山胜景,慵斟酒,诉离情。

【幺篇】怕听阳关第四声,回首家山千万程,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同一下)


第一折

(外扮牛僧孺引左右亲随上,诗云)闲中清雅理丝桐,乐在琴书可用功。无事休衙消永昼,居然坐啸古人风。老夫姓牛,名僧孺,字思黯,官拜扬州太守。昔与张尚之、杜牧之为忘年友。牧之官拜翰林侍读,因公差至此,老夫特设一席,令人请去了。左右,若杜牧之来时,报我知道。(正末引家童上,云)小官杜牧之是也。前年公差至豫章,今又公差至扬州。有大守牛僧孺,原是父辈,今日设席相请,须索走一遭去。(家童云)相公,这扬州是好景致也。(正末云)家童,你那里知道,想当初隋炀帝聿广陵看琼花,一时繁华,天下无比。你听我说。(唱)

【仙吕】【点绛唇】锦缆龙舟,可怜空有隋堤柳,千古闲愁,我则怕春光老,琼花瘦。

(家童云)相公,行了这一路州县,觉都不如这里人烟热闹哩。(正末唱)

【混江龙】江山如旧,竹西歌吹古扬州,三分明月,十里红楼。绿水芳塘浮玉榜,珠帘绣幕上金钩。(家童云)相公,看了此处景致,端的是繁华胜地也。(正末唱)列一百二十行经商财货,润八万四千户人物风流。平山堂,观音阁,闲花野草;九曲池,小金山,浴鹭眠鸥;马市街,米市街,如龙马聚;天宁寺,咸宁寺,似蚁人稠。茶房内,泛松风,香酥凤髓;酒楼上,歌桂月,檀板莺喉;接前厅,通后阁,马蹄阶砌;近雕阑,穿玉户,龟背球楼。金盘露,琼花露,酿成佳酝;大官羊,柳蒸羊,馔列珍馐。看官场,惯軃袖,垂肩蹴踘;喜教坊,善清歌,妙舞俳优。大都来一个个着轻纱,笼异锦,齐臻臻的按春秋;理繁弦,吹急管,闹吵吵的无昏昼。弃万两赤资资黄金买笑,拚百段大设设红锦缠头。

(云)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来了也。(左右做报,见科)(牛僧孺云)老夫无甚管待,左右,将酒来,学士满饮一杯。(正末唱)

【油葫芦】月底笼灯花下游,闲将佳兴酬,绮罗丛封我做醉乡侯,酌几杯锦橙浆说净谈天口,折一枝碧桃春占定拿云手。(牛僧孺云)却不道文苑中古忄敞秀才家,多好此狂饮也。(正末唱)打迭起翰林中猛性子挺,拽扎起太学内体样儿亻刍。趁着这锦封未剖香先透,渴时节吸尽洞庭秋。

(牛僧孺云)可不道既有知契友,又有可意人,是好宴乐也。(正末唱)

【天下乐】端的是一醉能消万古愁,醒来时三杯,扶起头,我向那红裙队里夺下一筹。看花呵,致成症候,饮酒呵,灌的醉休,我则待胜簪花常带酒。(牛僧孺云)牧之在京师,日日有花酒之乐。老夫有一家乐女子,颇善歌舞,唤他出来伏事学士咱。好好那里?(旦上,云)妾身张好好是也,原是张尚之家女童。牛太守大人与张尚之为旧友,遂将妾身过房与牛太守为义女,经今三年矣。今日前厅上宴客,太守大人呼唤,须索见去。(见科)(正末云)此女是谁?(牛僧孺云)是老夫义女,小字好好,唤来歌舞一回,与学士奉一杯酒。(家童云)相公,好个标致的小姐!我那里曾见来。(正末唱)

【那吒令】倒金瓶凤头,捧琼浆玉瓯。蹴金莲凤头,并凌波玉钩。蔡金钗风头,露春纤五手。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须瘦,云无心云也生愁。(牛僧孺云)小家之女,有甚十分颜色?(正末唱)

【鹊踏枝】花比他不风流,玉比他不温柔,端的是莺也消魂,燕也含羞。蜂与蝶花间四友,呆打颏都歇在豆蔻梢头。

(牛僧孺云)牧之,饮个双杯。(正末云)我与大姐穿换一杯。大姐,换了这一杯酒饮过者。(唱)

【寄生草】我央了十个千岁,他刚咽下三个半口,险婉了内家妆束红鸳袖,越显的宫腰袅娜纤杨柳。添上些芙蓉颜色娇皮肉;白处似梨花擎露粉酥凝,红处似海棠过雨胭脂透。(牛僧孺云)牧之,请饮酒。(正末云)且住,将文房四宝来,作诗一首相赠。(家童云)笔砚在此。(正末唱)

【幺篇】磨铁角乌犀冷,点霜毫玉兔秋。对明窗沧海龙蛇走,蘸金星端砚云烟透。拂银笺湘水玻璃皱。(牛僧孺云)何劳学士这等费心。(正末唱)比及赏吴宫花草二十年,先索费翰林风月三千首。(云)你看这女子。(诗云)端的是仙人飞下紫云车,月阙才离蟾影孤。却向尊前擎玉盏,风流美貌世间无。(唱)

【后庭花】他那里应答的语话投,我这里笑谈的局面熟。准备着夜月携红袖,不觉的春风倒玉瓯。(旦云)我再斟的满者,与相公饮咱。(正末唱)怎生下我咽喉,劳你个田文生受?忘昂昂包古今赡宇宙,气腾腾吐虹霓贯斗牛;袖飘飘拂红云登凤楼,兴悠悠驾苍龙遍九州;娇滴滴赏琼花双玉头,风飕飕游广寒八月秋;乐陶陶倩春风散客愁,湿浸浸锦橙浆润紫裘;急煎煎想书娘不自由,虚飘飘恨彩云容易收,香馥馥斟一杯花露酒。

(旦云)此一杯酒擎着不饮,是无妾之情也。(正末唱)

【青歌儿】休央及偷香、偷香韩寿,怕惊回两行、两行红袖。感谢多情贤太守,我是个放浪江海儒流,傲慢宰相王侯。既然宾主相酬,闲叙笔砚交游。对酒绸缪,交错觥筹,银甲轻搊,金缕低讴。则为它倚着云兜,我控着骅骝,又不是司马江州,商妇兰舟,烟水悠悠,枫叶飕飕。不争我听拨琵琶楚江头,愁泪湿青衫袖。

(牛僧孺云)学士,再饮一杯咱。(正末云)酒勾了也。(背云),这女子恰似在何处曾会见他来?(牛僧孺云)既然学士饮不的酒,那女子回去罢。(旦下)(正末唱)

【赚煞尾】比及客散锦堂中,准备人约黄昏后。他不比寻常间墙花路柳。这公事怎肯甘心便索休,强风情酒病花愁。(牛僧孺云)无甚管待,承学士屈高就下也。(正末唱)这的是钓诗钩。我醉则醉常在心头,扫愁帚争如奉箕帚。(牛僧孺云)牧之,一番相见一番老也。(正末唱)遮莫你鬓角边霜华渐稠,衫袖上酒痕依旧,我正是风流到老也风流。(下)

(牛僧孺云)老夫念故人情分,安排酒肴,请杜牧之,不想他酒病诗魔,依然如旧。我着家乐奉酒,他说那里曾见这女子来,是输不的他那一双眼。这风子在豫章时,张尚之家曾见来,又早三年光景,长的比那时不同了。可知他看在眼里,则是到不的他手。张千,等他再来时,你说太守不在家,则着他去兀那翠云楼上闲坐一会,坐的没意思,他则索回去也。(下)


第二折

(张千上,云)小人是太守府内亲随。奉老爹钧语,着我打扫的这翠云楼,恐怕杜学士到来游玩,就在此管待他。(正末引家童上楼科,云)昨日大守开宴出红妆,细看此女颜色,娇艳动人,甚有顾恋之意。小官一时疏狂,被叔父识破,念先人之面,未曾加责。今日心中闷倦,故来此翠云楼游玩。小官只为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衫袖湿酒痕香,帽檐侧花枝重,似这等宾共主和气春风,一杯未尽笙歌送,就花前唤醒游仙梦。

(家童云)相公昨日中酒,今日起迟,你看那楼上,却又早安排的果桌杯盘停当也。(正末唱)

【滚绣球】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撤上翠鸾丹风,恣情的受用足玉暖香融。这酒更压着玻璃钟琥珀酿,这楼正值着黄鹤仙白兔翁,这酒更胜似酿葡萄紫驼银瓮,这楼快活杀傲人间湖海元龙;这酒却便似泻金茎中天露擎仙掌,这楼恰便似香翠盘内霓裳到月宫,高卷起彩绣帘栊。

(正末语张千云)我昨日中酒,且歇息一会,等太守来时,报我知道。(张千云)理会的。(正末同家童俱睡科)(旦同四旦上,云)妾身张好好,大守大人使俺来这翠云楼上,伏事杜翰林,他怎生却睡着了?我唤他一声。杜老爹,杜老爹,妾身来了也。(正末起云)太守大人,可曾来么?(旦云)太守公事忙,且不得来,一径着妾等来,伏事相公。(正末云)伏事甚么,咱两个且共席坐者。兀那四位小娘子,会舞唱么?(四旦云)颇会些。(正末云)既然会舞唱,大家欢乐饮三杯。(旦云)昨日席间怠慢,相公勿罪也。(正末唱)

【倘秀才】想当日宴私宅翰林应奉,倒做了使官府文章钜公,昨日今朝事不同。暖溶溶脂粉队,香馥馥绮罗丛,端的是红遮翠拥。

(云)小娘子是张好好,这四位小娘子是何人?(旦云)这四个是玉梅、翠竹、夭桃、媚柳,一同歌唱,与相公送酒咱。(正末唱)

【滚绣球】尊中酒不空,筵前曲未终,你教他系垂杨五骢低鞋,准备着倩人,扶两袖春风。我这害酒的渴肚囊,看花的馋眼孔,结上的欢喜缘可着他厮重,我伴着些玉婵娟相守相从,也不索闲游柳陌寻歌妓。笑指前村问牧童,宜吃的月转梧桐。

(旦云)相公,你在席间坐者,只怕太守到来,妾身且回去咱。(旦同四旦下)(正末做醒科,云)好是奇怪也。恰才那个女子,陪侍我饮酒,怎生不见了?(家童做醒科,云)不觉的盹睡着了。(正末云)你见那女子来么?(家童云)相公,你敢昏撒了?几曾见什么女子来?(正末唱)

【醉太平】又不是痴呆懵懂,不辨个南北西东,恰才个彩云飞下广寒宫。醉蟠桃会中,一壁厢花间四友争陪奉,胜似那蓬莱八洞相随从,只落的华胥一枕梦初浓,都是这风流醉翁。

(家童云)适才刚打了一个吨,又早晚了也。(正末唱)

【脱布衫】不觉的困腾腾醉眼朦胧,空对着明晃晃烛影摇红,这其间在何处残月晓风,知他是宿谁家枕鸳衾凤。

【小梁州】这些时陡恁春寒绣被空,冷清清褥隐芙蓉。我则道阳台云雨去无踪,今夜个乘欢宠,山也有相逢。

【幺篇】怎承望晓来误入桃源洞,又则怕公孙弘打凤牢龙。手竹亡掐着疼,脚面上踏着痛,那里也情深意重,犹恐是梦魂中。

(家童云)相公,则是想着那个人儿,便有梦。我也不想甚么,那里得梦来?(正末唱)

【一煞】则愿的行云不返三山洞,好梦休惊五夜钟。我这里绣被香寒,五楼人去,锦树花飞,金谷阅空。飞腾了彩风,解放了红绒,摔碎下雕笼,若不是天公作用,险些儿风月两无功。

(家童云)咱家回去罢,休信睡里梦里的事。(正末唱)

【煞尾】从今后风云气概都做下阳台梦,花月恩情犹高似太华峰。风送纱窗月影通,篆袅金炉香雾潆。银烛高烧锦帐融,罗帕重沾粉汗溶。高插鸾钗云髻耸,巧画蛾眉翠黛浓。柳坞花溪锦绣丛,烟户云窗闺阁中。可体样春衫亲手儿缝。有滋味珍馐拣口儿供。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勾鱼水相逢,琴瑟和同,(家童云)相公,咱回去来。(正末唱)早跳出这柳债花钱面糊桶。(同下)


第三折

(外扮白文礼引杂当上,诗云)一溪流水泛轻舟,柳岸游人饮巨瓯。自在扬州花锦地,风光满眼度春秋。小生姓白名谦,字文礼,扬州人也,颇有几贯赀财,人口顺以员外呼之。今有杜翰林以公差至此,明日回程,小生备下蔬酌,与他送饯。令人请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引家童上,云)小官自牛太守请我饮宴之间,有一女子,歌舞清妙,再去访谒数次,不放参见,只着在翠云楼上赏玩,归来甚是无聊。今欲回程,有白员外相请,须索走一遭去。我想梦中所见那女子,端的是世间少有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温柔玉有香,旖旎春无价。多情杨柳叶,解浯海棠花。压尽越女吴娃,从头髻至鞋袜,觅包弹无半掐,更那堪百事聪明,模样儿十分喜恰。

【梁州第七】知音吕借意儿嘲风咏月,有体段当场儿搊竹分茶,情着疼热相牵挂。性格稳重,礼数撑达,衣裳济楚,本事熟滑。遏行云板撒红牙,泛宫商曲和琵琶。受用些成顿段暮雨朝云,拜辞下有拘束玉堂金马,快活杀无程期秋月春花。风流,俊雅,倾城。绝代人皆讶。知进退,识高下。贤慧心肠不狡猾,是一个少欠他欢喜冤家。

【隔尾】锦机织就传情帕,翠沼裁成并蒂花。何日青弯得同跨?锦衾绣榻,弓鞋罗袜,玉软香温受用煞。

(云)早采到也。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来了也。(杂当报科,云)杜相公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正末做见科,云)小官有何德能,敢劳员外置酒张筵,何以克当!(白文礼云)蔬食薄味,敢屈相公降临,实小生之幸也。(正末云)敢问员外,昨太守开筵相招,席间出一红妆,善能歌舞,未知谁氏之女?(白文礼云)相公不问,小生亦不敢说。此女原是个中之人,先与豫章太守张尚之为侍儿,后来牛太守往豫章经过,取讨为义女,善能吹弹歌舞,此女就是张好好。(正末云)我道那里曾见来。不瞒员外说,小官三年前在豫章,张尚之与小官送行,令一女童奉酒,年十三岁,善能歌舞,名曰好好,小官与他瑞文锦一段,乌犀梳一副。经今三年光景,他长成了,十分大有颜色,委实的令人动情也。(白文礼云)既然如此,相公那时就问张太守取讨此女以为婢妾,岂不美哉!(正末唱)

【骂玉郎】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条儿游冶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行一步百样娇,笑一声万种妖,歌一曲千金价。(白文礼云)小生也曾见来,果然生的风流,长的可喜。(正末唱)

【感皇恩】浓妆呵娇滴滴擎露山茶,淡妆呵颤巍巍带雨梨花。齐臻臻齿排犀,曲湾湾眉扫黛,高耸耸髻堆鸦。香馥馥冰肌胜雪,喜孜孜醉脸烘霞。端详着庞儿俊,思量着口儿甜,怎肯教意儿差。(白文礼云)相公与此女有缘有分,所以如此留情也。(正末唱)

【采茶歌】非是我自矜夸,则为咱两情嘉,准备着天长地久享荣华。(白文礼云)相公放心,小生务要与相公成就了这桩事。(正末唱)既然你旨把赤绳来系足,久以后何须流水泛桃花。

(云)员外在太守前,加一美言,与小官成此一件事,员外之奋发,不敢忘也。(白文礼云)相公放心,小生自有主意,务要完成了此事。(正末唱)

【牧羊关】则今日一言定,便休作两事家。将你个撮合山慢慢酬答。成就了燕约莺期,收拾了心猿意马。合欢带同心结,连理树共根芽,知音吕琴中曲,好姻缘锦上花。

(白文礼云)相公再住几日,小生和太守说知,试看如何,(正末云)小官公事忙,后会有期也(唱)

【一煞】且陪伴西风摇落胭脂蜡,权宁耐夜月寒穿翡翠纱,闲愁不索拨琵琶。(白文礼云)相公则为这小娘子留心那!(正末唱)我怎肯浪酒闲茶,再留意裙钗下。暂相别受些潇洒,隔云山天一涯,两地嗟呀。(白文礼云)相公再饮一杯。(正末云)酒勾了。小官就此告回。(白文礼云)相公慢慢而行,小生说成了,便有书呈奉,望赐回音咱。(正末唱)

【黄钟尾】你题情休写香罗帕,我寄恨须传鼓子花。且宁心,度岁华,恐年过生计乏。(白文礼云)相公休别寻配偶,小生务要完成此事。(正末唱)纵有奢华豪富家,倒赔装奁许招嫁,休想我背却初盟去就他,把美满恩情却丢下,我直着诸人称扬众口夸,红粉佳人配与咱,玉肩相挨手相把,受用全别快活杀。做一对好夫妻出入京华,不强似门外绿杨闲系马。(下)

(白文礼云)杜翰林去了也。风魔了这汉子,若不成就此事,枉送了他性命也。(诗云)俊雅长安美少年,风流一对好姻缘。还须月老牵红线,才得鸾胶续断弦。(下)


第四折

(牛太守上,诗云)为政维扬不足称,刚余操守若冰清。一生不得逢迎力,却被心知也见憎。老夫牛孺孺是也。叨守扬州,三年任满,赴京考绩。老夫探望杜翰林数次,不肯放参。我想来,在扬州之时,请他饮酒,出家乐歌唱,曾着他来,与张好好四目相视,不得说话,他心怀此恨,所以嗔怪。扬州有一个白文礼,是老夫的治民,其家巨富,屡次对老夫诉说此事,要将好好配与杜牧之为夫人,成就此一桩美事。他如今也随老夫来到京师,今日在金字馆中,安排宴会,若杜牧之来时。老夫自有主意。(下)(白文礼引随从上,云)小生白文礼,昔在扬州与杜牧之送行,他只想牛太守家那女子,央小生说合,成此亲事。如今牛太守任满回京,小生特随他来,已将前事达知太守。今日在金宇馆中,安排筵席,请杜翰林、牛太守,务要完成了这门亲事。小的每,门首看者,杜翰林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上,云)小官杜牧之。自离扬州,经今三载,牛太守望我数次,不曾放参,今日白员外请赴宴,须索走一遭去。想昨宵沉醉,今日又索扶头也。(唱)

【双调】【新水令】我向这酒葫芦着淹不曾醒,但说着花胡同我可早愿随鞭镫。今日个酒香金字馆,花重锦官城,不恋富贵峥嵘,则待谈笑平生。不望白马红缨,伴着象板银筝,似这淮南郡山水有名姓。(云)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到了也。(随从报科,云)杜翰林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正末做见科,云)量小官有何德能,着员外置酒张筵,何以克当!(白文礼云)蔬食薄味,不成管待,请相公欢饮几杯。(正末唱)

【沉醉东风】休想道惟吾独醒屈平,则待学众人皆醉刘伶。浇消了湖海愁,洗涤下风云兴,怕孤负月朗风清,因此上落魄江湖载酒行,糊涂了黄粱梦境。(云)员外,今日席上,再有何人?(白文礼云)请牛太守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牛太守上,云)老夫牛僧孺,今日白文礼在金字馆设席相请,左右报复去,道牛大守来了也。(随从报科,云)太守老爹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牛太守做见科,与正末云)老夫相访数次,不蒙放参,只是某缘分浅薄也。(正末云)小官连日事冗,有失迎接,叔父勿罪。来日小官设席请罪,就屈员外同席,未知允否?(白文礼云)今日且饮过小生这一席,来日同赴盛宴,务要吹弹歌舞,开怀畅饮也。(正末唱)

【水仙子】喜的是楚腰纤细掌中擎,爱的是一派笙歌醉后听。哎,你个孟尝君妒色独强性,靠损了春风软玉屏,戏金钗早吓掉了冠缨。杜牧之难折证,牛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

(牛太守云)休题旧话了,今日员外设席,则请饮酒。(正末云)酒虽要饮,事也要知。小官三年前曾央白员外诉说一事,未知叔父允否?(白文礼云)太守大人,小生曾言将好好小姐配与杜翰林,尊意如何?(牛太守云)既然牧之心顺,着好好过来相见,就与牧之为夫人。好好那里?(旦上,云)妾身张好好。老爹呼唤,我自过去。(见科,云)老爹唤你孩儿,有何分付?(牛太守云)有杜牧之要娶你做夫人,则今日正是好日辰,等酒筵散后,就过门成亲,了此宿缘也。(正末云)多谢叔父。(张府尹上,云)小官张尚之,先任豫章太守,今升为京兆府尹。因张好好与了牛太守为义女,长大成人,今聘与杜牧之为夫人。某奉圣人的命,因牧之贪花恋酒,本当谪罚,姑念他才识过人,不拘细行,赦其罪责。如今小宫亲来传示与他,早来到了。左右,报复去,道有京兆府尹下马也。(随从报科,云)有新任府尹老爷下马也。(正末云)道有请。(张府尹见科)(正末云)呀,张相公来了。(牛太守云)京兆相公,别来无恙?(张府尹云)牛相公乃是父执,何故同众位在此?(牛太守云)因白员外相招在此。(张府尹云)小官因牧之放情花酒,奉朝命本当谪罚,小官保奏,赦其无罪。(正末云)多谢大人!(唱)

【雁儿落】我则道玉阶前花弄影,原来是金殴上传宣令。本为个牛僧孺门-下人,倒做了杜牧之心头病。

(张府尹见旦科,云)这不是我张好好么?因何在此?(正末唱)

【得胜令】则疑是天上许飞琼,原来是足下女娉婷。你栽下竹引丹山凤,笼着花藏金谷莺,都诉出实情。(白文礼云)学士,你不拜丈人,还等甚么?(正末唱)我做下强项令肩膀硬,今日个完成,将这个俊娇娥手内擎。

(张府尹云)嗨,牧之,因你贪恋花酒,所以朝廷要见你之罪哩。(正末唱)

【甜水令】我不合带酒簪花,沾红惹绿,疏狂情性,这几件罪我招承。你不合打风牢龙,翻云覆雨,陷入坑阱,咱两个口说无凭。

(张府尹云)早是小官与学士同窗共业,先奏过赦罪,不然,御史台岂肯饶人?(正末唱)

【折桂令】见放着御史台不顺人情,谁着你调罨子画阁兰堂,搠包儿锦阵花营。既然是太守相容,俺朋友间有甚差争?摆着一对种花手似河阳县令,裹着一顶漉酒巾学五柳先生。既能勾鸾风和鸣,桃李春荣,赢得青楼薄幸之名。

(张府尹云)牧之,你听我说。(词云)太守家张好好丰姿秀整,引惹得杜牧之心悬意耿。若不是白员外千里通诚,焉能勾结良缘夫为纲领?从今日早罢了酒病诗魔,把一觉十年间扬州梦醒,才显得翰林院台阁文章,终不负麒麟上书名画影。(正末唱)

【鸳鸯煞】从今后立功名写入麒麟影,结牡萝配-亡菱花镜。准备着载月兰舟,煦夜花灯。畅道朋友同行,尚则怕衣衫不整。毕罢了雪月风花,医可了游荡疏扛病。今小个两眼惺惺,唤的个一枕南柯梦初醒。

题目张好好花月洞房春

正名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游次公游次公 〔宋代〕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赏析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

唐寅唐寅 〔明代〕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河·大石金陵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赏析 注释 译文

调笑令·胡马

韦应物韦应物 〔唐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赏析

水调歌头(京口)

王质王质 〔唐代〕

江水去无极,无地有青天。怒涛汹涌,卷浪成雪蔽长川。一望扬州苍莽,隐见烟竿双矗,何处卷珠帘。落日瓜洲渡,鸿鹭满风前。
古战场,皆白草,更苍烟。清平犹有遗恨,久矣在江边。北固山前三杰,遥想当年意气,__昵中原。上马促归去,风堕接罗翩。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