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采善采撷,采撷到宣城。跋涉数千里,崎岖深涧行。
四山美而秀,深涧澄且清。滩边多奇石,上有太古纹。
磊砢卧百千,朱紫缭纷纭。对之双睛明,掇之喜且惊。
贺老焕童颜,叩之声铿铿。挟裹如怀璧,归来示友朋。
昨访一勺庵,四石幻像生。一鲤跃于池,鳃鳍鼓兢兢。
一窗稀疏棂,兰芽数箭萌。前者紫血澌,后者丹砂凝。
不知何人笔,邈远意浑成。一山倚褐雾,乱芦叶鬅鬙。
有如战国壶,水陆兵马腾。又如岩壁画,长发舞僰人。
一水沉蕴藻,涟漪泛薄冰。群鯈倏已去,云影半鲜晶。
知我爱石友,共尊四皓迎。勺庵留其二,山峙水为泓。
灯下独静对,感君有至诚。已结金石交,又与奇石盟。
石奇不在石,奇在识石人。羡彼涧中石,与世无所争。
昭昭映白日,潺潺濯清粼。古于陶皿片,丹原始情。
早于甲骨字,图写浑沌分。乃是女娲用,上有灼炼痕。
亦是燧人取,各留火精魂。朱绶虽缠腰,从不趋阶楹。
紫绡虽披身,亦不佐调羹。色灿比梵高,不求艺苑旌。
笔胜毕加索,不须欧亚倾。非若庸画手,戋戋乃骄矜。
好古无古法,薄古无所凭。倘得此奇石,必沽利与名。
爱石当护石,护石还仗君。岂不闻深山美石作悲鸣:“毋使我辈离乡井,毋使我辈戴冠缨。
市廛之人欲壑总难平,市廛之人几人能如君。”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