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

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学术主张

  谢应芳著有《辨惑编》、《思贤录》、《龟巢稿》、《怀古录》、《毗陵续志》、《龟巢诗文钞》、《龟巢词》等。最能反映他学养与思想倾向的是《武阳志馀》卷十儒林类中记载他的一些轶事。他在苏州一带避难时请求官府黜退吴江三高祠(纪念战国时期越国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中的范蠡;而要求修葺三国时东吴名相顾雍的墓莹。在故乡则显扬武进林庄邹忠公浩墓,去掉学官中的土地祠。他主张禁止民间办丧事时做佛事等迷信活动、还向周郎中(正五品官)上书陈述开荒等五件事并向何太守请求减少水脚之征,事事都有利民生民风。


  谢应芳最著名的著作是《辨惑编》。《辨惑编》的主要内容是反佛、道,这也是理学理论的精华所在。这既是他个人思想体系的体现,也是理学的合理内核在常州地区的传承。谢应芳认为,生、死为自然之理。他斥老、庄、仙、佛(此处所言老、庄,非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而是被道教改造过、并奉为道教之祖的老、庄)之说为异端,致力于破除鬼神、禁忌、禄命等迷信,认为“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辨惑编·异端》)。他还指斥道教的斋醮仪式说:“道家以老子为理由,书亦未尝有设醮之论也,至宋徽宗妄意求福,命羽流为之,未及倾危宗社,流落金国,所求之福,竟何有哉!二君昏迷不明物理,特以此为缁黄衣食之计焉耳。”(《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理论锋芒直指宋徽宗,认为北宋亡国,与宋徽宗相信道教有关。是“妄意求福”,是“倾危宗社”,是“昏迷不明物理”,所以最后“流落金国”,“为缁黄衣食之计(当阶下囚)”。同时,谢应芳还以明天历年间大疫为例,大疫来临,病人众多,凡“务求医药,不事祈祷”者,大都活了下来,而那些求神保佑的,却都死掉了。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佛道的虚伪性。 《辨惑编》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明初有极大的影响。后世论及元明之际,无论是思想史、哲学史,谢应芳的《辨惑编》是必提的著作。

参考资料:

1、 0

食里情怀

  谢应芳到了老年,牙齿尽落,常为咀嚼而发愁。有一次,他到寺院拜访一名高僧。高僧知他齿牙不利,特意精心制作了几款豆腐菜肴,既好吃又不需要费力咀嚼。食毕,谢应芳言道:“凡人年老者,以肉养之,古今一致。然老而无齿,则肉林之盛,禁脔之供,其如朵颐何?求其甘软若豆腐者,真可谓养老之善物也。”并欣然提笔作《豆腐诗》:“谁授淮南玉食方,南山种玉选青黄,工夫磨转天机熟,粗渣囊倾雪汁香。软比牛酥便老齿,甜于蜂蜜润枯肠。当年柱史如知味,饮乳何须窈窕娘。”


  此后,他家中常精心烹制豆腐菜肴,以供食用。渐渐地越觉豆腐软嫩味美,最能养老,不是醍醐,却又胜似醍醐,於是便将豆腐美称为“素醍醐”,并作诗《素醍醐》加以称赞。

参考资料:

1、 0

生平

  谢应芳生逢乱世,世衰道丧,以斯文为己任,崇正辟邪。从元至正初年起便隐居于武进白鹤溪(今邹区鹤溪河),构筑小室名叫龟巢。遂自号“龟巢老人”,乡里子弟尊称龟巢先生。常州府曾聘为教授。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总结出一套教学法。浙江行省闻名欲聘为三衢清献书院山长,辞不就。后各地义军起,谢应芳便去苏州一带避难,几次遇危险,一年中搬了五次家,经常揭不开锅。后来苏州人对这位年高德助的饱学之人逐渐有所了解,争聘为子女的老师,他靠束修钱以维生。


  朱元璋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后,江南渐渐安定,谢应芳已是70多岁的老人,返回故乡,在武进芳茂山(横山)隐居,勤读写作,老而不倦。当时,朝中高官与在野缙绅们路过常州,必定要去芳茂山上“龟巢”拜访龟巢老人。不管来的人官阶多高、名声多大,谢应芳都平等相待,决不低下阿谀,而且议论必及民生、言谈必论向善。


  谢应芳80岁时,不顾羸弱,应郡守的邀请,以德高望重之身,出来主持了《续毗陵志》的编撰工作,97岁高龄谢世。

参考资料:

1、 0
作者《谢应芳》的诗文
赏析

满庭芳 夏五雨窗言怀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十里横山,一湾流水,东洲蕞尔孤村。称来田舍,山水对衡门。老我无能为矣,犁锄事、付与儿孙。湖田上,黄梅雨足,蛙鼓□声喧。亲朋三四老,须眉雪白,言笑春温。每携手相过,清事闲论。坐挹山光水色,茅柴酒、倾倒夸尊。章台路,马蹄尘土,不到紫苔痕。
赏析

水调歌头 茅仲良初度席上赋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秋色净如洗,南极瑞光多。秦驻山中隐者,弧矢挂烟萝。野老敲门看竹,珍重主人留客,呼酒泻金荷。为问春秋多少,笑道明年六十,勋业竟蹉跎。万钟禄,千驷马,待如何。洛阳城市,又看荆棘卧铜驼。且喜阶前玉树,五色*雏俱好,把此瑟琴和。一曲华胥引,双鬓雪儿歌。
赏析

漫兴 其三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吴地方千里,齐民总荷戈。人生无可奈,天运竟如何。

米市黄金贱,沙场白骨多。故山时一望,老眼泪悬河。

赏析

风入松 寄朱原道为生日贺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梅花折去一枝春。人在太湖滨。天生襟度容江海,每开尊、坐客如云。此日醉逢蓬矢,吾儿应吐花茵。湖光山色净无尘。鱼鸟总情亲。姑苏台上遥相望,见湖山、如见伊人。绿发年华全盛,白眉声誉方新。
赏析

遣兴和马公振韵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马图毋怪出河迟,世事方如理乱丝。
莲叶有巢龟已老,竹花无实凤仍饥。
篱边艇子供垂钓,林下樵童许看棋。
苜蓿一盘三丈日,山妻白首案齐眉。
赏析

除夕和诸葛用中韵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尽道王门可曳裾,青山吾自爱吾庐。新年且醉屠苏酒,旧业重修种植书。

堂上弄雏慈母喜,阶前系马故人疏。东风一树梅花雪,折得南枝报鲤鱼。

赏析

次韵自述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百年有限耻求仙,数口无饥赖薄田。菰米熟来连日雨,菊花开到小春天。

方从易外穷羲画,无复诗中泥郑笺。客至酒杯时一举,开笼放鹤舞蹁跹。

赏析

逸庵诗为吴子明作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日高三丈馀,先生睡初起。雪屋烧暖香,行庖鲙冰鲤。

逍遥白毡巾,傲睨乌皮几。

钩帘对青山,倚杖看流水。世事了不闻,无劳洗吾耳。

赏析

养竹成大林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

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宿莽荡无馀,清风仍满园。

赏析

邀高则诚郊居小集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别多无那苦相忆,赖有尺书时往来。逢人为说乌宝传,此客合贮黄金台。

北风尘土岁云暮,南湖水波冰欲开。扁舟短棹日相□,元出西郭看野梅。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